房价暴跌30%将会怎样?金融浩劫有多恐怖,只有自救才能抵御风险(房价波动的金融逻辑)

观点 sddy008 2023-02-20 17:55 246 0

历史是押韵的,复盘2008年大箫条以来严重的经济灾难,从危机为何爆发,我国及时借鉴经验以应对当下的经济下行。

次贷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它只是次贷借款人和次贷贷款人的问题,则并不能引起金融恐慌。超过一半的美国房屋损失发生在2008年9月的破产和濒临破产之后。如果没有恐慌,次贷领域相对孤立的问题本应得到遏制。恐慌把那些孤立的火花引燃,最终蔓延为金融浩劫。

在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本·伯南克、蒂莫西·盖特纳、亨利·保尔森为核心的三人救市小组,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成功挽救美国经济走向崩溃。金融危机10年后,“救市三人组”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再次同框,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不容易,正如伯南克所说:“敌人正在被遗忘。”

1、金融体系天生具有脆弱性

本·伯南克在2006—201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蒂莫西·盖特纳在奥巴马总统第一届任期内,于2009—2013年担任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是保尔森基金会的创始人及主席,在2006—2009年间担任布什总统政府中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

防患于未然之艰难,政府允许主要的金融机构放大过多的风险杠杆,却没有坚持让它们储备足够的资本,而一家机构对杠杆的依赖程度越高,它的资本流水平就越低,所受到冲击的风险也就越大。

金融体系天生具有脆弱性,金融浩劫很少发生。资本金作为减震器可以帮助一家机构承担亏损、保持信心,并在危机期间保持偿付能力。有时候,金融危机的火势过猛,以至于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出面“灭火”。

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发生过金融危机,此后75年内没再发生过。但是2008年,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这场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破坏了国际金融体系,并使美国经济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等待救济的民众排起长队,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自由经济没有良药,经济危机就像是一场高烧,总会爆发。当危机蔓延的时候,需要运用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刺激手段来帮助经济复苏。金融恐慌造成的危害绝不会止步于金融业本身,很多人需要依赖有效的信贷系统去购买汽车与住房、支付大学学费、发展事业。

政府对华尔街的救助是一种干预手段,目标始终是保护主体免受金融崩溃后果的伤害。控制因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唯一方法是把火扑灭,尽管要做到这一点,政府不得不帮助一些制造危机的人。

回顾过去,保持新鲜的记忆,并在未来应对危机化解者保护经济免受金融危机的破坏。

2、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恐慌,由抵押贷款信心危机引发,并蔓延至金融体系。

信贷繁荣,导致许多家庭与金融机构一样成为危险的过度杠杆者,它们自身已是债务缠身。

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监管部门没能跟上市场的实际变化,以及金融快速创新的步伐。华尔街用来将抵押贷款分割成现代金融中的衍生金融产品,证券化将人们对潜在抵押贷款风险的恐慌转化为对整个体系稳定性的恐慌。

繁荣期的传统观点认为房价将无限期地持续上涨,然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于损失的恐惧会形成金融乱象的从众效应,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疯狂地低价抛售房产,和追加保证金通知,购买信贷资产的投资者被迫提供更多现金来弥补资产贬值的窟窿,又增加了更多的抛售行为和追加保证金通知,恶性循环。失业和止赎权反过来又在金融体系中引发了更多的恐慌,让金融机构对外贷款停滞。

从2008年9月开始,一个月之内,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突然国有化,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案和美联银行倒闭案是美国历史上两起最大的有联邦保险的银行倒闭案。

为恢复市场信心,政府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7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人们坚信自由市场的力量,政府非常不情愿将鲁莽的银行家和投资者从他们自己所犯的错误中拯救出来。资本主义的“看不见的手”无法阻止一场全面的金融崩溃,只有政府“看得见的手”才能做到这一点。

2009年6月结束了金融危机,随之而来的复苏已经了10年,美国的这次复苏可谓一次突破性的逆转。

次贷危机是具有毁灭性的,它给每个家庭、整个经济体系和美国政治体系都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伤痛记忆。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救助,损失可能会惨重得多。

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实施了全面的金融改革,降低了再次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预防从来就不是万无一失的,就像没有建筑物是耐火的一样,这削弱了风险化解部门应对下一场危机的能力。

金融体系中的过度杠杆化,特别是当金融体系过于依赖短期融资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些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属于风险监管措施薄弱并且风险化解途径有限的领域。金融风险往往会绕过监管障碍,就像河流绕过岩石一样。

政府的援助使许多高负债的人受损,而其中一些人还起到了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的作用。预防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让危机发生。

3、金融机构的成功依赖于信心

人们很难提前预测危机,同样也很难较早知道下一场危机爆发的势态。如果政府快速救市,冒险者就会相信他们永远不必为自己的错误赌注承担后果,从而滋生“道德风险”,这会助长那些加高杠杆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并为未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政府半途而废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积累的“干燥的火种”更容易着火,出手太晚比太早介入酿成的损失会更加惨烈。政治进程的基调是由最高层决定的,在历史上极其危险的时刻,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对金融体系实施备受争议却至关重要的干预措施。

2008年次贷危机是导火索,要知道火花是怎样点燃的,更要知道是什么使森林如此易燃。追根溯源才能降低未来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疯狂的借贷,在过度自信时期表现为信贷繁荣,当信心消失时就出现崩溃,恐慌是会传染的。

虽然每一场危机都始于信贷繁荣,但并非所有的信贷繁荣都终将引发危机。像金融衍生品这类金融创新,因其具有所谓风险分散能力,已经使金融危机成为过去的历史篇章。

在经济繁荣时期,流动性似乎是无限的,人们认为资产价值注定会继续上涨,风险开始过度增长,造成的危害潜伏在冒险者的可承受范围。但没有人认为金融创新和现代金融的复杂性会使人们免受危机的影响。

银行具有两个重要的经济功能,储户把钱放银行,认为这样资金比放在家里更为安全,并且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率。银行用这笔钱为房地产、汽车、贸易等金融风险投资提供贷款,因为投资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使整个社会将资源投入到能够创造繁荣和进步的长期、非流动性的投资中,同时让社会的个体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资金。

即使是一家资产远高于负债且具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如果其资产的流动性太低而无法满足债权人对于资金的提取要求,也会面临倒闭的风险。大多数受理存款业务的银行仍然依赖于其他形式的风险性、流动性资金。

金融机构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信心。互联网时代,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将资金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一场大规模的银行挤兑所引发的蔓延至整个体系的信心危机。撤回资金以避免受损成为理性的选择,观望才可能是致命的。只要冒险和期限转换仍然是金融的核心,人性的弱点就会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

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抵押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都开始了信贷扩张,外国资金涌入美国的浪潮正在形成。普通家庭债务过度扩张,以至于到了危险的地步,产生大量干燥易燃的火种。

贷款机构有很强的动机来谨慎对待它们发放贷款的数量及对象,因为它们需要得到回款以获取收益。但华尔街的公司将抵押贷款,打包为设计越发复杂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然后出售给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满足全球对于安全资产的强烈需求。他们可以在不承担任何违约风险的情况下,出售抵押贷款的贷款发起人,所获得的奖金是由贷款规模,而非贷款质量来决定的。如果他们将切身利益绑定其中,就不会这么鲁莽。

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利益是绑定于其中的,它们遭受挫败,没能让足够多的风险贷款实现证券化,就像是吸食着自己的毒品的毒贩,天真地相信高企的房价会继续涨到天上,对房地产市场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证券化热潮将这些抵押贷款分割成证券,而这就是一种贯穿整个金融体系的货币和抵押品形式。

不断上涨的房价促进了宽松的借贷条件,而宽松的借贷条件反过来又推动了房价进一步上涨。全美房价最终暴跌超过30%,次级抵押贷款违约飙升至30%以上。一旦抵押贷款开始出现问题,由抵押贷款组成的复杂证券也开始出现风险,集中抛售,买卖衍生品的不确定性就像置于恐慌之火上方的汽油桶。所有人都未意识到,抵押贷款有可能正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恐慌载体。

4、金融危机难以预测

恐慌会拖累负责任之人和鲁莽之人,而在危机中保持流动性充足才是王道。2007年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查克·普林斯所说:“只要舞曲还在继续,你就得起身走到舞池中继续跳下去。”

并不是所有的泡沫都会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泡沫是用借款来融资的,特别是这些资金可能会遭到挤兑。杠杆的诱人之处在于它是利润倍增器。

2008年危机以前,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加速增加杠杆,这是点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机构监管缺失,有些看起来像银行的技术,它们的资金来源不是加了保险的存款,也没有获得美联储贴现窗口的通道权限,没有办法获取商业银行提供的紧急贷款。

这些“影子银行”或“非银行”机构,类似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抵押贷款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的金融服务公司等。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作为政府出资企业,它们自己的监管机构基本上是无效的。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迅速有序地关闭濒临倒闭的商业银行,但没有人有权在危机期间及时介入以避免一家大型非银行机构的草率破产。

这场危机特别难以预测,许多不断发展的趋势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事情有先见之明,但不能指望将先见之明作为一种现实性的危机防范策略。

政府允许主要的金融机构放大过多的风险杠杆,却没有坚持让它们储备足够的资本,而一家机构对杠杆的依赖程度越高,它的资本流水平就越低,所受到冲击的风险也就越大。

5、危机来了‬先自救

资本金作为减震器可以帮助一家机构承担亏损、保持信心,并在危机期间保持偿付能力。

监管者没有意识到银行在复杂的衍生品和表外工具中隐藏了多少杠杆,这使得这些产品的资本化水平看起来比实际的情况要好很多。

大多数银行家和他们的客户一样,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还是过于自信了。尽管现有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制度过于薄弱,但它仍然强大到足以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杠杆注入不受约束的非银行机构。风险就像爱情一样,总会找到合适的办法。

危机前的主要问题正在于是否会有更多的放松管制措施,而不是重新管制。没有一场危机为改革提供合适的理由,要实现改革是极其困难的,改革将不得不等到“两房”濒临倒闭之时才能实施。谨慎的建议并不能抵消普遍的乐观情绪,真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本应更早、更努力地去推动改革,但整治抵押贷款将会打破美国的政治传统,美国房地产业在各界具有的影响力,拥有住房对“美国梦”至关重要。

即使政策制定者对这种风险有先见之明,人们很难说服陷入狂热的成年人去改变他们危险但合法的信贷行为。

人们忽略了恐慌这一无法量化的变量。人们没有预见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将如何导致债权人和投资者逃离与抵押贷款有关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而不仅仅是次级抵押贷款。

次贷是一个问题,恐慌把那些孤立的火花引燃,最终蔓延为金融浩劫。当金融危机的预防机制失效了,金融系统如何灭火才是关键。

银行纷纷囤积现金,同业拆借利率也在飙升,惊慌失措的投资者正从其他基金中抽出资金,以确保他们的现金不会同样被冻结。所有的早期救助行动都不得不由美联储来操作。

美联储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就是贴现窗口,这可以为任何面临现金短缺问题的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流动性救助。

在恐慌消退之前要让有偿付能力的公司非常容易获得贷款。目标应该是在私人资金枯竭的情况下获得公共资金,这样才能抵御恐慌并稳定信贷。

恐慌是会传染的,恐慌既能吞噬精明强干的人,也能吞噬鲁莽软弱的人;既能吞噬无辜的旁观者,也能吞噬杠杆过高的投机者。

美联储的存在是为了在信贷市场冻结时采取必要的行动。当人们无法获得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或商业贷款时,经济就会凋零。

只有强壮、敏捷和可靠的个体才会茁壮成长,而轻率和容易犯错的个体则会被淘汰掉。需要向求生的幸存者灌输一些纪律。不是所有的泡沫,甚至不是所有的崩溃都是以灾难告终的。只要损失是在可承受范围内,让金融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清除金融体系内的杂草,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

在资产泡沫破灭后遭受一些金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试图阻止所有的去杠杆化或继续维持不可持续的做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危机会使贷款、就业和收入陷入严重的险境,如果政府不以主权信贷取代私人信贷,系统性危机很少会结束,当然这可能会将一些公共资金置于风险之中,并因此产生某种道德上的风险。

美国银行在不久之后收购了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并揽下它的债务,将问题转移到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之中,稳定经济,平抑恐慌,把火扑灭。联储破釜沉舟,决心施加干预以防止这家非银行机构崩溃,对贝尔斯登的救助确实帮助避免了类似雷曼兄弟破产后的连锁反应。

在危机期间,任何增加偿还债权人不确定性的事情都可能释放恐慌的信号。贝尔斯登因其所牵扯的方面实在太重大而不能倒下。

人们希望看到金融机构要为其鲁莽付出最终的代价。俗话说,没有破产的资本主义就像没有地狱的基督教。

政策制定者如果在一场史诗般的危机中关注的只是惩罚而不是稳定,那么这样做只会使危机更加史诗化。

打个比方,房屋着火会惩罚纵火者,如果邻居在床上吸烟引起房子着火,隔壁的人肯定会在消防队来之前,在火势蔓延到自家房子之前先自救,首要任务是把火扑灭。防范金融风险,理性消费投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