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违约事件影响(超日债违约)(是什么导致超日债违约事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超日债违约,以及超日债违约事件影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超日债的违约对大陆证券市场有何启示意义?
- 2、11超日债违约怎么回事?
- 3、积重难返型违约是什么
- 4、“11超日债”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支违约的公司债么?大神们帮帮忙
- 5、什么是超日债违约
- 6、超日太阳债务违约事件对信用风险有哪些警示
超日债的违约对大陆证券市场有何启示意义?
最主要一点就是树立风险意识,债券市场比起股票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无风险,之前我国债券包括企业债券即使还不上钱也有地方政府出面或代为偿还,或协调银行帮助偿还,使得风险从未显现,也使的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认为不管多高利息的债券,买了都有政府兜底。而金融市场的基础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想要高收益必须承担高风险。
因此,超日债违约是好事,能够让投资者认识到风险,也使政府摆脱不必要的责任和干预,让市场回归本色,市场规律真正起到作用。
11超日债违约怎么回事?
超日已经在4号公开表示,7号之前无法全额支付利息,至于影响,可能对中国金融系统造成流动性危机,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如果你真的很有兴趣,想要了解,建议看看相关报道,可以去天厚社交投资的资讯板块多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积重难返型违约是什么
超日债的违约。
先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改变销售政策,致使应收账款堆积并难以转化为现金,接着在光伏补贴减少和光伏“双反”的双重打击下,营收大幅下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超日仍大举投资,最终致使债务负担过重,逾期贷款和诉讼反过来影响公司经营,最终走向违约。
违约案例启示:警惕高额应收账款:在超日的案例中,高企的应收账款是公司走向违约的重要因素。对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较高或者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长的企业,需判断: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
警惕逆势扩张:投资激进是企业违约较为普遍的一个原因,违约传导路径通常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公司自有资源难以支持——大幅举债——资金链出问题,而在行业困境之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本身就面临下滑,能够提供的现金流并不充裕,此时若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举债投资,更容易引发资金链的断裂。
警惕不规范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信息披露常常公司内控不佳的表现,以下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或其他处分;会计机构无法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无故更换会计机构。
“11超日债”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支违约的公司债么?大神们帮帮忙
中国债市史上首单违约悄然到来。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超日”)发布公告称,“11超日债”本期应当兑付的8980万元利息只能支付400万元,至此,中国首例打破刚性兑付的事件终于爆发,而多数分析人士对此“坏消息”却表示,“11超日债”违约将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扭曲的潜规则,是债市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超日债违约
首先,从宽松的违约标准来看,现在就说超日债违约还为时尚早。按照严格的违约标准,之前的山东海龙、江西赛维和新中基等都属于违约了。目前来看,违约概率确实不低。
和之前的中诚信托30亿矿业项目类似,有些专业人士总是喊着违约不发生、市场定价扭曲的思想,为违约喝彩,认为市场应该经历违约才能让市场健康发展。而不少老百姓,可能会感性的认为一旦这个债券违约,会出现市场崩塌的局面。
实际上,我认为超日太阳,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而已,超日债只是20万亿规模的债券市场里的一只规模10个亿的债券而已,不必大惊小怪。中国的债券市场,死了超日,也照常营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另外一方面,超日债违约,确实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短期的,会对其他目前财报亏损、评级较低的债券造成较大的冲击(今天许多债券跌幅2%以上),而更长期的和广泛的,未来债券发行的利率分化区间会更大:原来大家资产好的和差一点的,发行利率区间可能在5%-8%,这个事情一出,以后发债得5%-10%了,甚至那些质地相对较差的公司,中短期就不要指望发债来融资了——市场从来就是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之间来回震荡的。另外,还会对债券监管、债券评级公司等相关环节的工作造成一定冲击的:短期之内只能更严格。 所以,说大了,这个事情,其实会对债券市场的发展进程造成一定的冲击,比如近几年推出的私募债,如果没有这个事情,可能发展速度每年30%的增幅,但是这个事情一出,要么发行利率上升,要么发债后市场的购买热情下降。这些影响纯属猜测,有错误、偏离的勿喷。
有的人可能会说:完了,这个超日敢违约,那其他的亏损的、基本面较差的公司不也要违约了吗? 我们假想一个场景:张先生因为做生意亏了,没足够的钱还从亲戚借的8980元利息,只是从口袋里掏出邹巴巴的400元给了亲戚,然后对外宣布目前暂时无力偿还剩余的利息了。邻里之间普遍认为这基本宣告张先生就要破产了,已经无力回天了。 然后隔壁的王先生,去年做生意也亏损了,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也马上对我宣布:既然张先生不要脸了,我也不要脸了,反正我也不是县里第一个不要脸的!反正他第一个刺激你们的底线了,我宣布了也你们也会理解和包容的,对吧?
人类的本性一般不是这样的。当一个公司对公开发行的债务宣布无力偿还的时候,我更多的愿意理解为这个公司确实是有心无力,否则他不会这么做,因为当他这么做的时候,基本宣告了这个企业的死去。而其他的公司,我想天性里都是要脸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脸面的珍视和其他人对自己的脸面的珍视,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事件。 但是,外界老百姓肯定不这么看:哇,超日要完蛋了,只要开了个头,还会有第二个超日、第三个超日。。。 我还是认为,目前的“超日”候选人中,是否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脱颖而出,现在的超日未来真的要违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情,虽然也有点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主要在于类似地方政府这种角色,一看到上海违约了,好了我这个地方出一个就不是第一个了,注意力也不在我这边了,那就出吧。但是,那些可能违约的公司的大股东,我认为多数情况下,可能还是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死去。是否让他死,是综合考虑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的结果,而不是主要看自己是否是第一个。
债券的“不违约”、信托的“刚性兑付”, 总是被指责,但是我认为现状是有其合理性的。我觉得不要归咎于老百姓心态不成熟的,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在于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正因为太多的人有被骗的经历,有被讹诈的经历,所以才导致我们对许多陌生和复杂的事情,第一反应是防御安全。在一个连老人摔倒都不敢搀扶的国度,我们去怀疑许多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怪只能怪那些缺乏诚信的人对诚信体系的破。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对于金融产品、对于其他许多事情,只会简单的分为是或不是、可靠或不可靠两个维度。打个比方,在美国,金融机构的可信赖程度是从0-10分为十个级别。一个老百姓遇到一个陌生的金融机构或产品的时候,可能不会轻易下结论,初始的会初略的给个中间评级,后续再根据接触的情况,上调和下调评级。他们的评价体系里,可能比较少的队这个机构的运营者道德层面的判断,更多是对他专业能力的判断。但是,我们国内是不一样的。我们听说了货币基金,先想到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骗人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可靠的;听说了P2P,也在想可靠否,是不是骗人的。 所以,我们是两个维度的信用:有何没有。非常简单。 说到这回这个超日债上,就有说法说超日债的老板之前已经将公司的许多资产转移至国外了——我也这么想的,我也猜测他很可能会那么做。
或许,这个社会怎么样,和我们关系不大。我关心的是,我们怎么更好的保护自己。就像开开头我说的,超日债只是一个债券而已。我们的生活和投资还得继续。那么,类似超日债这样不靠谱的债券,我们该怎么规避?
我们先看看改公司的十大股东构成:倪开禄、倪娜、。。。。占50%以上股份的前十大股东几乎全部是个人,而且多数都是亲戚。这样的股东构成,本来就说明这个公司治理是有很大潜在风险的。把钱借给这样的公司,似乎有较大的民间借贷的成分。个人色彩很浓的公司,背后没有依靠的大树,成为第一只违约的债券的可能性,客观上就要比像山东海龙这样的国企的债券要大很多。所以,老爹是谁是很重要的。有一个靠谱的老爹,即使自己不行了,老爹也可能出来帮助自己收拾残局。
如果真的要违约,那么监管当局、交易所、债券评级公司鹏元、债券承销商中信建投、天健审计事务所或许都要或多少承担一些责任。超日债民们最大的质疑就是为什么发债后马上业绩大变脸,出现巨亏。原本没什么责任的地方政府,往往在类似事情上也会参和进来,好像是因为“面子”问题,总希望协调各方来解决,他们不希望第一列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了。
从首次发行募集来看,只有2.5亿是网上发行的,所以个人投资者最多可能认购了2.5亿。但是后来的交易中筹码怎么变化就不知道了。
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如果这个公司该死就去死——不了解这个行业,只能假设。其次,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如果有弄虚造假的机构或个人,应该承担他们应有的法律责任。
另外,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如果超日最终违约了,那么低等级债券还有一轮暴跌。
但市场情绪的失控,就是贪婪而富有远见者的机会。
超日太阳债务违约事件对信用风险有哪些警示
超日太阳债务违约事件对信用风险警示了行业景气趋势和发展趋势是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最重要的因子;也警示了相较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分析在信用分析中更具意义。
一、行业景气趋势和发展趋势: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最重要的因子
短期的盈利恶化不可怕,但长期的盈利低迷必将逐步影响偿债能力,超日就是典型的盈利侵蚀现金流和流动性,损害偿债能力的案例。
如果行业呈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市场萎缩等系统性性恶化趋势,虽然短期内企业的盈利恶化不致于立即引发违约风险,但长期企业盈利可能持续恶化,不断侵蚀现金流和净资产,使企业逐步陷入流动性困境,同时外部流动性支持也将逐步枯竭,最终暴露违约风险。因此,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至关重要。
以超日所处的光伏行业为例。光伏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一硅锭、硅片一电池一组件一应用系统”几个环节。07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能扩张迅速,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但下游光伏发电市场由于成本高昂、需依赖高额补贴政策生存而发展缓慢,行业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捷克、日本和美国5大国家,是典型的外向型行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欧洲部分国家政府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出现调整,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多晶硅价格从08年超过400美元/公斤的高点持续暴跌至不足20美元/公斤,低于大部分企业成本,给之前大幅扩张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和财务压力。
二、相较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分析在信用分析中更具意义
因为企业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而非账面利润,且债权人不能分享企业盈利增长带来的额外收益,只能享受固定的票息,所以信用分析与股票分析不同,看重企业现金流的充沛程度和稳定性,而不是未来盈利的成长性。但盈利对于信用分析也不是完全不重要,如果企业盈利持续恶化,现金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特别需要关注应收账款风险。如果在景气低迷行业中,企业盈利“反常”亮丽,出现经营现金流表现与盈利表现相背离的情况,经营现金流都明显早于盈利出现恶化,盈利很可能有虚增成分,主要是依靠应收账款的增长支撑。这种模式最终难以逃脱大幅计提坏账和向下修订业绩的结果。
超日发行11超日债时,行业整体低迷。但当时企业的年报却显示企业盈利状况尚可,毛利率好于大多数同行业公司,公司的解释是采取电站直销模式保持了好于同业的盈利水平。公司凭借此种业务模式虽然保持了账面盈利,但此种销售模式下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给公司带来了现金流急剧恶化和最终回款风险加大的问题。后续看,正是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超日业绩的大变脸:2011年超日三季报显示应收账款高达20.9亿元,占总资产的35%,2011年末超日因计提坏账准备导致营业利润减少
1.07亿元,公司出现亏损;2012年,超日再次因计提坏账准备以及经营不佳致巨额亏损17.5亿元。
总体而言,企业调节利润相对容易,但调节现金流相对较难。对于债券投资者,更需要关注企业现金流的实际表现,分析实际现金流与理论现金流差异的原因和趋势,判断实际现金流偿债和周转能力,并发现风险苗头。
超日债违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超日债违约事件影响、超日债违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