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去90%,业绩变脸,核心人员离职,“电商SaaS第一股”还能翻身吗?

资讯 sddy008 2022-11-28 01:05 248 0

上市两年多,股价从高点下跌近90%,一度破发超32%,仅仅上市第二年就业绩变脸由盈转亏。

这就是昔日头顶“电商SaaS第一股”光环的光云科技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更令人担忧的是,光云科技还面临员工不稳定的危机,核心技术人员甚至宁可不要股票,也要离职而去。

此外,市场上升空间触碰天花板、战略投资人减持等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光云科技。

暴跌之后的光云科技还能翻身吗?

头顶“电商SaaS第一股”光环

光云科技创始人谭光华,毕业于中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刚满23岁的谭光华获得了第一份工作——阿里巴巴软件工程师。

对于这样一份羡煞旁人的工作,谭光华并不满足,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一年后,谭光华向阿里提出辞职,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下海创业,创办了人生第一家公司——光云软件(光云科技的前身)。

尽管只在阿里工作一年,但这是谭光华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

凭借在阿里工作期间对电商行业的深刻认知和理解,谭光华将新公司的主营业务定位在电商SaaS上。

所谓SaaS,也被称为软件即服务,主要是帮助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自建软件系统和团队。其中一个比较大的细分类别是电商SaaS,由相关的SaaS供应商设计出诸如店铺管理、交易管理、客服管理等电商业务流程需要用到的软件,然后通过网络提供给电商卖家,并借此收取一定的年费。

很快,光云科技的第一款SaaS产品“超级店长”宣布上线,成为了淘宝服务市场的第一款软件。

此后十多年,电商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光云也站在风口上迅速做大。至2019年,光云的产品种类已扩充至数十个,在淘宝系平台渗透率超30%,付费客户数达130万,年营收超4亿。

2020年4月29日,光云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电商SaaS第一股”。

股价暴跌近90%,战略股东纷纷弃股出逃

顶着“SaaS第一股”的光环,光云科技刚上市时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仅一个月的时间,股票从发行价10.80元飙升至79.69元,整整涨了超6倍。

但好景不长,光云科技随后陷入了两年的绵绵阴跌之中,不仅跌去了上市后的涨幅,还跌破了发行价,最低跌至7.24元,破发幅度达32.9%。

与股价阴跌同步的是,光云科技的业绩下滑。2020年上市当年,光云科技实现净利润9368.37万,同比下滑2.79%;2021年公司更是爆了一个巨雷,实现营收5.45亿元,仅增长6.94%。盈利则由正转负,全年亏损达5953.84万,同比降幅达163.55%。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光云科技连续第三年业绩下滑。

在股价持续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一些早期参与投资的战略股东纷纷减持。

2021年4月29日,光云科技IPO首发原始股份解禁,第二大股东海南祺御恰解禁4511万股。

解禁仅过了1个月,海南祺御就抛出了减持计划。至2021年底,海南祺御共减持了826万股,持股比例由11.25%降至9.19%,退居第三大股东。

第五大股东云锋新呈原持有4.41%的股份。到了2021年年末,云锋新呈已已不在十大股东之列。

此外,包括华彩投资、南海成长投资等重要股东都在不断减持。

销售费用暴增,惊动上交所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光云科技将原因归咎于期间费用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光云科技2021年度销售费用达1.75亿元,较2020年增加超7500万元,同比增长75.87%。管理费用达1.13亿元,较2020年的6649万元增加4651万元。

然而,根据光云科技年报,公司2021年度末销售人员数量较2020年末仅增加91人。多出了91个销售人员却增加了7500万元的销售费用,相当于每增加1个销售人员需要匹配82万元的销售费用。

这一反常数据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2022年4月24日,上交所向光云科技下发问询函,要求光云科技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5月6日,光云科技回复上交所解释说,新增销售人员主要是在2020年度陆续招聘的。因此,从年末的时点数据上来看,2021年销售人员数量较2020年增加并不多,但实际上2021年平均销售人员数量较2020年度增加110.82%。

公司2020年报显示,当年销售人员确实出现了大幅的增加,由2019年的426名增加至1045名,增加了619人,增幅超一倍。

但是,销售人员的大幅增长,却并没有带来营收的相应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和2021两年时间,光云科技的销售人员合计增长了166.67%,但营收却只增长了17.2%。

更重要的是,光云科技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一直以来都远高于同行。

如果按照最新的2021年年报计算,光云科技的销售费用率达到了惊人的32.11%,管理费用率也达到了20.73%。

核心技术人员弃股出走

光云科技面临的麻烦远不止于此。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光云科技在大手笔扩充营销人员的同时,并没有匹配相应的研发投入。据各年年报数据,光云科技在过去的4年中,研发费用的增速没有一年超过销售费用的增速。

更糟糕的是,光云科技频频爆出核心技术人员出走的消息。

早在2020年2月,担任公司NLP算法专家的王震选择在年报公布前离职,给出的理由是“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

今年2月15日,光云科技公告称,主要参与营销工具和APaaS业务框架研发的资深经理周杰因个人原因于近日离职。

离职时,周杰仍持有尚未行权的20000股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但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这部分限制性股票将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

至此,上市前公司七大核心技术人员已有两人离职。

此外,多位高管也于2021年离职。包括财务总监高晓聪、副总经理翁云鹤和章懂历。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募资大半用于买房

早在光云科技IPO之前,就有人质疑公司不缺钱却上市募资。

光云科技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公司尚持有5.43亿的理财产品,其中有3.81亿的理财投资期限仅4-9个月。

也就是说,光云科技手持3.81亿闲置资金的情况下,仍然通过IPO又募集资金3.5亿元。

募资主要用于光云系列产品优化升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其中,有近1.9亿元的资金将被用于购置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588号恒鑫大厦主楼内的6600平方米房产。

然而,两年过去了,两个募投项目的进度却非常缓慢。根据光云科技2021年年报,两个项目投入进度分别只有8.87%和30.32%。

光云科技给出的解释是应滨江区政府的要求,生产基地的地块由光云科技、银江股份等4家公司共同联建,相关的招投标及施工进度与预期相比有所延缓,因此募投资金使用进度未达预期。

但相关资料显示,恒鑫大厦早在2008年就已建成。而且,光云科技提到的4家公司共同联建在当初的招股书中并没有提及。

行业增长遇瓶颈,上升的空间在哪里?

对于光云科技来说,更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行业增长瓶颈。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电商行业早已过了高速增长的红利期。以天猫为例,2021年的双11,天猫交易额同比增幅仅8.45%,首次跌至个位数;阿里最新一季的财报也显示,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商品GMV单季仅录得个位数的同比增长。

对于服务电商卖家的SaaS企业来说,下游增速瓶颈必然也是自己的瓶颈。更何况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光云科技采取了不少措施。

原本光云科技的基本盘是淘宝中小卖家,对淘宝平台高度依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云科技一方面开始向拼多多等非淘宝系平台拓展,另一方面发力中大型电商客户。因此,才有了光云科技前述的大量招聘销售人员。

事实上,光云科技也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司2021年核心大商家SaaS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133.3%。

然而,中大型商家SaaS业务付费渗透率已经接近100%。这就意味着,光云科技每撬动一个新的大商家,都需要从别的公司嘴里虎口拔牙,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光云科技在大商家SaaS业务上的拓展是否能维持过去一年的高增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尤其是在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出走、募投项目缓慢的情况下。而一旦拓展进度不如预期,此前招聘的大批销售人员将成为沉重的成本负担。

在港股上市的中国有赞(08083.HK)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这家SaaS同行企业2021年亏损25.09亿港元,股价一路从去年最高时的4.52港元跌至0.117港元,下跌幅度达97.41%,比光云科技还惨烈。

中国有赞的问题正是源自公司对市场的误判。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线下商家线上化需求强烈,有赞管理层萌生了很大的野心,做出了加大投入的战略选择。如今看来,在电商增速天花板的阴影笼罩下,这一战略选择最终走向了失败,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源自价值线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