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会灭亡?清军那么厉害吗?
明朝的灭亡有其必然性;清军入关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后来历史描写的那么厉害。清军貌似有“蛇吞象”之象,并不那么很快就搞定了。清军统一中国的时间,远远长于朱元璋从起兵到建立统一政权的时间。
1.明朝的灭亡是必然。因为明朝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过于复杂,致使问题太多,当积重难返、制度内部的调整无济于事时,王权就失去了“天命”,天怒人怨,那只能通过突变式的王朝更替,方能消除社会矛盾。 明朝灭亡后,无论是明遗民、还是清统治者都在分析其灭亡的原因。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出所有的结论都是明朝灭亡实属必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已决矣”。应当说,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单纯归结于哪一、二个原因都是不妥的。
2.清军入关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纵观清朝“开国”史,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族(女真族)政权就开始了对抗直至灭亡明朝的种种努力,可谓苦心积虑。历经数十载的努力,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建立了对中华帝国的统治,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被许多人看成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分析当时纷繁的局势可知,事实又并非如此。 1644年春夏之交,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如果不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有可能统一全国,清政权也就没有一统江山的机会,或者推迟统一全国的时间;南明弘光政权若不是在“继统”问题上勾心斗角,这个政权绝不至于那样迅速瓦解,至少半壁江山的局面能维持一段时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如果不强行推行剃发改制等民族压迫政策,也可能短期统一天下,然而清王朝统一的大业又拖后了近二十年,而且面临再次被颠覆的危险。1648年,金声桓、李成栋、姜瓖等反清时,如果永历朝廷节制部署恰当,与拥明势力接应,反清仍大有可为。大西军联明抗清后,1652年李定国桂林、衡阳之役,刘文秀反攻四川之役,都表明明、清双方胜负尚大未定之天。直接顺治十一年(1654)复明运动逐渐化为泡影(顾诚《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清史论丛》1993年刊)。可以说,清军入关并建立全国性的统治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