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价值分析-乳制品市场宏观分析-03

理财 sddy008 2022-10-28 13:01 302 0

高瓴资本入资伊利

在进入正式的价值投资分析前,让我们看看号称投资界的黄埔军校,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管理基金【高瓴资本】在今年一季度的操作:总计买入伊利股份4484万股,花费17亿元,占据伊利股份的0.75%股权。其买入价格为40元,对应33的PE。

伊利股份的价值面

伊利股份的公司业务简单来说就是贩卖牛奶,隶属于消费品行业。高瓴投资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一书里面曾对公司价值、护城河的估量有以下论述: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当前,中国快消品市场开始了新一轮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无论是快消品牌还是零售渠道,都需要越来越强大的综合运营能力,而非单环节优势。综合运营商登场了。

由此可见公司的价值并不是在于某个季度的营收、利润有多高,而是在于通过创新得到消费者认可,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对于伊利股份而言,其终极【价值目标】是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即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使人人都有好身体,拥抱大健康】。

判断一个公司价值首先应该从消费端(需求)和供给端(供给)进行大致判断

消费端:增长空间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中国人均牛奶饮用量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的每日300克的摄入量,离世界人均水平依然有较大距离。2019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耗仅为32千克,而世界人均牛奶消费量是为中国人均的3倍。如果说世界人均牛奶消费纳入了欧美等是牛奶消费大国,那么我们把视野从全球拉回到亚洲,会发现:跟中国人饮食习惯较为接近的日本,其人均牛奶消费量也为中国人均的2倍以上。此外,当前的调研数据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城镇人口,如果算上农村人口,人均牛奶消耗量将更低。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人喝牛奶的日常习惯有待建立,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增长空间较为广阔。

供给端:产能有限。

国内牛奶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消费端空间广阔,而供给端产能不足。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奶牛数目自2015年以来就在不断降低,2019年仅有6100千头(610万头)。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我国产奶量总量却保持稳定状态,没有受到奶牛数目降低的影响。让我怀疑起美国农业部数据的真实性。

经过再次的确认,找到了中国奶业统计资料,发现现有中国奶牛存栏数目1000万头,近年来虽有降低,但降低幅度有限(相比2015年降低10%),因此产奶量并没有显著下滑。由于该数据与产奶量数据较为一致,因此更令我信服。

牛奶供给不平,行业竞争加剧

在消费端需求强劲,供给端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可以初步看出乳制品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由于近年来国内奶源产量有限,乳制品相关产品的进口量以及增长率在逐年提升,国内牛奶产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奶源将进一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内牛奶产量紧张的大背景下,为了巩固原料奶供应,各大乳制品厂家展开了买牛圈地竞赛,不断加杠杆收购优质牧场、奶牛。

2020年8月,伊利斥资3亿多港元认购了中地乳业定向增发的股票,获得了16.6%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同年7月,蒙牛宣布以3.95亿港元认购中国圣牧约11.97亿股的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5月,新希望旗下新乳业以17.11亿元收购西北龙头乳企宁夏夏进乳业母公司寰美乳业100%股权。

收购 牧场、奶牛 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从长期来看,将进一步彰显【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乳制品行业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乳制品的未来

未来乳制品消费空间的提升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方面,当前乳制品需要进行消费升级转型,以迎合中产以上阶级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在农村市场得到推广,打通渠道,拓展消费群体。

伊利在这各方面战场都表现不错:一方面,伊利打造出了以安慕希、金典为首的高端奶制品;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层级,分别推出了QQ星(儿童奶),纯牛奶(青年奶);最后针对特殊群体推出舒化奶。可以看出伊利对牛奶进行了精细化管理。

对比另一奶制品龙头蒙牛,伊利自2011年开始已经将优势逐步扩大,两者的净利润差距越来越大。

小结

本文对乳制品市场进行了宏观分析。国内牛奶处于【国内供应尚无法满足消费需求】阶段。展望未来,期待伊利能紧紧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导乳制品行业的产业升级,同时开拓新兴市场(主要为农村地区),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地位。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