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关于对郑俊怀声明的回应和郑俊怀涉嫌犯罪的揭露 针对4月9日郑俊怀先生委托律师在媒体上发表的声明,对伊利受到谣言攻击不知情,与制造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等“都不认识,没有任何交往”,在此我通过媒体回应如下:
1、声明中提到“郑俊怀对‘潘刚失联谣言’不知情”,并且委托律师杨航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郑俊怀与之前因涉嫌制造谣言而被抓的几名前媒体人“都不认识,没有任何交往”。但是以下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天禄君)2018年1月29日发表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他和郑俊怀多次见面、吃饭聊天的细节。郑俊怀先生,你的谎言被天禄君戳穿了。你和天禄君不仅仅认识,而且关系密切。 2、在刘某某发布谣言文章之前,有些媒体找到我们核实一些有关伊利的“内幕消息”,我们问这些消息是从哪里来的,一开始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经过核实这些都是假消息后,这些媒体记者非常气愤,告诉我们这些消息都是郑俊怀、其女儿郑海燕和李希晓提供的,还让媒体以此为素材撰写文章进行爆料。媒体说:“幸亏我们了解到这都是假消息,不然就上了他们的当”。在刘某某捏造的谣言文章发出后,我们把这些“内幕消息”与刘某某的谣言文章对比发现,两者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 3、2004年郑俊怀雇佣了原内蒙古工会的一位中层干部张三林,以总裁助理的身份对外,帮助其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张三林对伊利高管及其家人进行了长期的非法调查,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为后来的一系列谣言案提供了大量材料。相关报道:诽谤伊利、安利者受到重处 依法治谣力度升级以下内容来源于:2015年02月27日 16:53 广西新闻网综合报道
2月24日报道,3月1日起,一批新政将密集实施,其中重点涉及互联网领域。同时于近日,国家网信办在集中公布最新一批被依法关闭的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后,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2015年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下狠招、出重拳,净化网络环境。面对呈愈演愈烈之势的网络谣言,而这对曾深受谣言困扰的企业及网民来说,无疑是幸事。 据了解,为吸引眼球,促成网民自发传播,很多网络谣言直接针对知名企业、企业产品或一些公众人物等,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流传,混淆误导公众视听,不仅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也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据京华时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报道,2011年6月13日,在伊利股份除权日当天,一封针对伊利集团的虚假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造成伊利股份股价大幅下挫至跌停,伊利紧急发布临时停牌公告并向公安机关报了案,警方随即介入调查,结果真相大明,该网络虚假举报案件的幕后推手和策划者是《内蒙古商报》社原社长李希晓、张三林等人。张三林因涉及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挪用公款案被检察机关调查,2011年2月,张三林将一份攻击伊利集团的匿名虚假材料交给被告人李希晓,请其帮忙发布该虚假材料,并许以利益承诺。之后,李希晓找到张海军,承诺给5万元酬劳和把《内蒙古商报》网站开发的业务给张海军为诱惑,张海军又以5万元的酬劳和允许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网站开发为诱惑让周讯将虚假材料发到网络上,周讯又以3000元雇姜林(1999年因抢劫罪被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判处7年徒刑)将这些虚假材料发布到网络上。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姜林再次对虚假材料进行了“加工策划”,使得该次事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判决书显示,姜林把原先的匿名虚假材料变为“张三林实名网络举报”,又以“张三林”的名义撰写了“我张三林郑重申明,以下内容属实,并为此承担全部责任……”的导语,重新捏造出一篇虚假的文章发布到网上,利用网络推手在网络、微博上大肆散播发酵。整个案件链条由张三林(在逃)——李希晓——张海军——周讯——姜林通过利益诱惑、层层转包串联而成,而这份所谓的“举报材料”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法院复核证明纯属捏造。最终《内蒙古商报》社原社长李希晓等人因故意编造、传播对证券交易有影响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后果,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以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法院一审宣判后,李希晓等四名被告人当庭表示服从法院判决不再上诉。 安利(中国)也是其中一例,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2014年,该公司频繁被网络负面传闻笼罩。先是“安利纽崔莱蛋白粉被曝含转基因”。随后一则令人震惊的“讣告”在微博微信上疯传:“安利老板死了,才56岁,吃了一辈子纽崔莱”。
由于受到谣言冲击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10%的下滑。2014年10月,不堪其扰的安利(中国)将刊登两篇安利谣言文章的微信公众账号告上法庭,象征性索赔一元并要求其道歉。最终经法院判决,账号运营者删除其发布的谣言文章,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了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此案标的虽然只有一元钱,但它鲜明地昭示出微信传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传谣有风险,转发需谨慎,特别是由此也开启了企业通过司法途径反击微信谣言的新时代。 相对于安利,国内食品加工知名企业双汇的遭遇更是令人咂舌。2014年标题为《火腿肠还敢吃吗?实在太恐怖了,求扩散》和《双汇第二季度出现亏损,股价要跌破25》的消息一经扩散,双汇市值大大缩水。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对双汇的网络造谣已经立案调查。 在国家网信办“整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行动中,将“以网络维权、监督、揭黑为名,开设非法网站或社交网络账号,集纳负面信息”为重点之一。专家认为:造谣、传谣伊利、安利和双汇等企业的行为就属于此类被打击的重点对象。 至于针对个人的造谣、传谣其实也非常之多,甚至名人“被死亡”情况也时有发生,只不过相对来说容易被澄清,所以很快就能销声匿迹。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具有造谣成本低、破坏力强等特点,容易被不法人员与网络推手、营销账号相勾结,无端捏造耸人听闻的虚假负面消息,大肆造谣传谣。 现在这种情况有望大幅改观,国家有关部门曾出台规定转发500次就属于传谣范畴,本次与国家网信办“整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行动相配套的是,从2015年3月1日将要实施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要求“后台实名”,而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显然这对把造谣、传谣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人,是一种威慑。同时,也将让企业、知名品牌和网民少受网络谣言困扰。 请问郑俊怀先生,你说此事不是你在幕后指使,那么为什么你在伊利工作这么多年,没有给任何一位员工买过汽车,但是2004年在你被立案调查的关键时期,你却给张三林报销了个人购车款26.98万元(后附相关证明)?
4、2010年我们梳理供应商关系时,有员工反映郑俊怀从2002年开始要求每年给李希晓控制的单位提供10万元赞助费,共计90万元(后附合同)。2010年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停止了这笔赞助。2011年就发生了针对伊利和管理层的“假张三林实名举报案”。 请问郑俊怀先生,你对这起谣言案是否知情?
1、郑俊怀为了达到个人控制伊利公司的目的,在收购伊利公司国有股过程中,涉嫌挪用伊利公司公款数亿元。其中,检察院在2005年已经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也供认不讳的有2.4亿元。此案的案卷有78册,均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来源于: 2007-05-22 本报记者:汤计 李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两年前,检察机关突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公司),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俊怀等五名高管人员瞬间沦为阶下囚。一时间国人震惊,舆论哗然。但相关消息一直被严密封锁,有关内幕不得而知。日前,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首次将这起引人关注的案件背后的侦破故事揭秘于天下。 酒店“设伏” 郑俊怀“魂断”郦山湖
2006年5月20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有罪判决,伊利公司原董事长郑俊怀等五名高管挪用公款案尘埃落定。然而,当年办案的检察官们谈到这起案件的侦办过程,仍然感触良多。 “伊利是我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A股上市公司中成绩优异。企业拥有16000多名股民,100多万养牛户,为社会提供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邢宝玉说:“查办伊利高管案件,我们必须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为前提,决不能出现查办了案件整垮了企业的不良社会效果。所以,当时的办案压力非常大。” 据介绍,郑俊怀等伊利高管挪用公款案件,是国家证监会调查发现的。2004年12月7日,案件移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邢宝玉当晚即安排专人赴国家证监会取回有关材料,指定反贪局四名业务能力强的侦查员进行审查,摸清了郑俊怀等人挪用公款的基本事实和款项的基本走向。 正式立案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邢宝玉为组长,副检察长于江为副组长,分管反贪、公诉工作的副检察长和反贪局长为成员的专案领导小组,负责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运用“侦查一体化”的办案模式,检察院反贪侦查指挥中心还从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等四个地区11个检察院调集了89名检察员组成“12·7”专案组。 “从初查情况看,保证涉案的11人按时到案是案件迅速突破的关键。”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局长乔青山回忆说:“我们制定了多套传询方案。其中,在距离伊利公司最近的郦山湖大酒店‘设伏’,是传询与传唤方案之一。”2004年12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配合下,检方以召集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会议的形式,将郑俊怀等涉案人员集中到郦山湖大酒店。 乔青山说:“为防意外情况发生,我们请呼市公安局派了便衣警察暗中协助。郑俊怀、张显著、李永平等人到会后,我们宣读了‘检察长令’。按照‘检察长令’,念到名字的高管人员跟随侦查人员离开会场,立即接受传唤和询问。”对杨桂琴、郭顺喜等因公务外出未到会的四名涉案人员,专案组采取其他措施将他们传询到案。特别是得知杨桂琴要出境时,指挥中心立即派检察人员赶赴上海市和北京市,在边检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从机场把犯罪嫌疑人杨桂琴抓捕归案。 郦山湖大酒店“设伏”成功,为快速查办案件奠定了基础。“很突然,我们一点也没想到。只是觉得奇怪,怎么到郦山湖开会?”事后,伊利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杨贵回忆,“念到郑俊怀的名字时,他站起来半天迈不开步。” 检方规定:到伊利公司调查取证,办案人员不开警车、不着制服,避免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或逮捕措施,不在公司工作场所实施,而是安排在公司之外;对个别身居公司关键岗位的重要涉案人员,在确保人员安全和不影响全案查办的前提下,暂不立案、暂不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伊利公司各项工作的顺畅。邢宝玉解释说:“郦山湖大酒店距离伊利公司500多米,检察机关选择在那儿办案,既考虑办事方便,又不给企业造成大的影响。” 兵贵神速 12小时确定郑俊怀基本犯罪事实
据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处处长贾岐忠介绍,从2004年12月1
7日至20日,伊利公司所有涉案高管全部拘齐,并迅速押往包头市进行异地审理。在审讯组集中对有关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讯问的同时,搜查组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进行搜查,扣押和调取了大量的书证、物证,搜查与审讯相互配合印证,使郑俊怀等人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在12小时之内基本确定。 贾岐忠说:“针对此案涉案金额大、人员多、地区广,资金往来复杂等情况,我们又兵分多路,先后赴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浙江、安徽、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吉林、辽宁等1
4个省市开展工作,调查询问相关人员300余人次,提取各类证据10万余份。经过检察人员近五个月的努力,迅速获取、固定了主要的和关键的证据,形成案卷78册。追捕小组克服困难,往返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将重大涉案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保障了案件的及时侦破。” 据介绍,检方在侦办伊利公司高管挪用公款案件中,既注重言词证据,又注重资金来源、资金周转过程、股票购买出让和谋取利益等方面的物证、书证,避免了仅凭口供和证言认定犯罪事实的问题发生。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忠清说:“案件侦查终结前,反贪局还用近一个月时间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对案件中涉及的证券方面的专业知识,办案人员除向专家咨询请教外,还认真开展自学活动,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理上、法律规定上进行研究,澄清了模糊问题,增强了证据的证明力。庭审中,公诉部门出示的证据均被法庭采信。” 公布案情 以正确的消息稳定股市与企业经营
郑俊怀等伊利高管被刑拘三日后,互联网上相继出现大量相关信息,股民纷纷致电询问有关情况,部分股民开始抛售伊利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伊利股份”(股票代码600887),连着两个跌停板股票被停盘。国内40多家有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也闻风而动,迅速云集呼和浩特市追踪采访,舆论一度出现混乱。伊利公司的一些大股东对公司何去何从产生疑虑和担忧。 为了迅速稳定股市,检方决定一方面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严密防止内部重要情况外泄;另一方面通过新华社等重要媒体及时准确地将案件情况公布于众。并通过伊利公司向社会发布消息,公布企业人事变动和经营情况,以稳定舆论、稳定人心。 伊利公司经过了短暂的波动之后,迅速恢复稳定。各类媒体从最初的疑虑和担忧,很快转向“伊利是个经得起风浪的企业”、“伊利还是蛮结实的”、“伊利决不会倒下”、“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正面评价和报道。 冻结涉案股份 迫金信信托以原收购价将伊利股份回转
据介绍,为了防止个别股东恶意转让涉案伊利股份,破坏伊利的生产经营,2004年12月24日,检方迅速派侦查员赶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信信托)持有的56057486股伊利股份和华世公司持有的8448482股伊利股份依法冻结。 贾岐忠介绍,检方冻结伊利的部分股权和侦查取证,给金信信托形成了巨大压力。他们多次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检方联系,要求就股份转让事项进行商谈。经过办案人员一段时间的查证和接触,金信信托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检方查清事实,愿意以原收购价格将伊利股份回转给政府。 “通过办案能够使流失的国有资产回转,这是非常好的办案社会效果。”邢宝玉说:“院党组及时决定派有关人员与金信信托正面接触,协助呼和浩特市政府商议回购伊利股份。2005年3月14日,呼和浩特市政府与金信信托就回购伊利法人股的问题达成一致。4月5日,我院依法解冻金信信托名下的伊利股份,这部分国有股票顺利回购。” 从2004年12月17日立案侦查到2005年12月5日包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伊利高管挪用公款案件历时不满一年就告成功查办,不仅有力地惩治了犯罪分子,帮助伊利公司走上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为国内上市公司高管层发生犯罪后的处理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2、2002年8月28日,郑俊怀为了能让金信信托公司配合其挪用公款,代其收购和持有伊利股份,授意伊利公司董事办主任李永平虚构管理咨询服务事项,由伊利公司与金信信托公司指定的浙江华创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没有真实交易的虚假“财务顾问协议”,由伊利公司支付所谓的“财务顾问费”150万元现金,涉嫌贪污公款。 3、2004年郑俊怀被立案调查后,为了公关需要,他与成都天宏智业、北京金富来和北京中肯远景等公司分别签订了358万、253.5万、300万元的虚假合同,累计金额达911.5万元,但这些公司实际和伊利并没有任何业务往来。此事涉嫌贪污和行贿。 4、2004年郑俊怀被立案调查后,他安排时任伊利北京公司财务负责人陈雪萍提取100万元现金交给匿名人士,且未留下任何凭证,此事涉嫌贪污和行贿。 5、2005年郑俊怀因挪用国有企业呼和浩特市八拜奶牛场公款1650万元被提起公诉。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但郑俊怀仅仅被判了6年有期徒刑,对他的量刑是否过轻? 6、郑俊怀被判刑6年,但实际仅仅服刑3年半。在狱中,犯人减刑一个月都很困难,而他却能获得两次减刑一共减了2年半。第一次的理由是“表现好”,第二次是称其在狱中发明了一套节水设备,该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应用。但是,郑俊怀为大专学历,中文专业,从未学习过机械等理工知识,其何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在监狱的环境条件下发明出节水设备并获国家专利发明?而且在剩下的3年半服刑过程中,郑俊怀家里有事,就可以回家。 7、郑俊怀出狱后,投靠老部下秦和平并要求担任红星乳业的“特邀顾问”,而红星乳业是由秦和平联合其他几家公司共同集资创立的。但是短短2年后,郑俊怀就被任命为红星乳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负责人,其子郑强取代秦和平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女郑海燕、儿媳李娜、女婿刘涛等在公司分别负责人事、销售和供应等工作,把红星乳业变成自己的家族企业,最后与秦和平和格日乐图对簿公堂。来源:2015-04-22 01:29:5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伊利前董事长重出江湖,再战乳业
□本报记者魏凡
在经历数年牢狱之灾后,伊利前董事长2008年9月4日终于出狱。出狱已7年后,目前仍然是非不断。 如今,重出江湖的郑俊怀仍频频出入法院,从被“门生”秦和平状告他损害股东知情权,“霸占”红星乳业;再到他状告呼和浩特市政府所属的国有投资公司,意欲拿回一笔当年违规所得的有价证劵。出狱7年间,郑俊怀的身份也不停在被告与原告中转变。 而这一次,对这一笔有价证券,在一审败诉后,郑俊怀再次上诉,则将他再一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要求拿回“属于自己的财富”
今年2月27日,郑俊怀又一次出现在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已被判败诉的他,仍对呼和浩特市政府所属的国有投资公司提出诉讼,要求拿回他认为是“属于自己的那笔财富”。 “政府当年对郑的罪行已然宽大处理了。他出狱后却还要状告政府要利益,一审败诉之后又再起诉……”伊利一名前员工透露。 “郑俊怀出狱之后,念念不忘其被定为违规所得的股票,四处炒作所谓‘冤案’,并不断包装自己是一名‘受害人’的形象,如今甚至不顾后果地状告当初出面收拾残局的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该员工称。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8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判决郑俊怀起诉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一案败诉,驳回了郑俊怀的诉讼要求。 一审败诉后的郑俊怀随即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上诉,于是有了今年2月27日的这一幕。 郑俊怀在春节前的这场官司中提到的股票,源于当年轰动一时的“伊利案”。 十年前,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郑俊怀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任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便利秘密成立外部公司,并先后挪用伊利集团1650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 旧事:“独董事件”引出黑幕
2002年,郑俊怀私自动用上亿公款购买国债,当年即出现千万亏损——彼时,因央行加息国债市场预期普遍看淡,而郑俊怀不但未采取任何止损措施,反而继续挪用大量公款增购国债,最终造成了3000余万元的巨额亏损。 一位接近当时伊利董事会的人士透露,郑俊怀购买如此大额国债行为未经董事会决策,当时也并没有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发布任何形式公告,证监会觉察到这一异常操作,随即向伊利集团发出质询函。 在这封质询函中,证监会质询该公司“为什么明明知道购买国债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还要进行购买?”、“购买前管理层是否做过决策?”、“购买的资金从哪儿来?”、“为什么没有向上交所备案?”、“为什么没有向股东、社会进行披露?”等多个问题。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5)包刑二初字第37号】显示,2004年1月12日至2月26日期间,郑俊怀和伊利前副董事长杨桂琴分6次将2.8亿元资金打入伊利饲料公司,然后迅速将该公司更名为“牧泉元兴饲料公司”;这家公司又分5次将其中的2.3亿元转给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公司,剩余5000万退回伊利公司;之后,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用这笔资金购买国债,然后又用国债作抵押套现2.3亿元并转给浙江金信信托投资公司,用于购买呼和浩特市政府出让的伊利股权。 该名接近当时伊利董事会的人士介绍,2004年,伊利集团一季度季报审计会议上,董事会在落实证监会给公司发来的质询函过程中,发现巨额公款被挪用且去向不明。对此,董事长郑俊怀不仅没有做出解释,反而要求董事会成员在审计报告上签字,企图通过所有人的默许来掩盖“挪用巨额公款”这一事实。当时,董事会成员和审计委员会成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均拒绝签字。郑俊怀试图打压、清理和逼迫俞伯伟、王斌等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人员帮助他掩盖罪行,其中,因未按程序罢免了独立董事俞伯伟,从而引发了“独董事件”。 该人士回忆其中细节称:“按照程序,独立董事任免应该提前10天通知开董事会并有明确议题。然而,这次会议却是提前一天通知,同时并没有将议题告知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也没有参会。在这次会议上,郑俊怀违规直接罢免独董。”正是这次事件引发的关注,监管机构开始进驻企业查办。 2005年,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宣判,郑俊怀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任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便利秘密成立华世商贸公司,并先后挪用伊利集团八拜奶牛厂的1500万元和150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一款、第25条第一款等相关规定,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 有接近自治区法院的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郑俊怀与另外两位狱友在服刑期间曾发明了一个节能装置,使他获得了减刑机会。 “文科出身的郑俊怀,先是从招待所所长开始工作,后主要负责企业事务,也与科学技术、设备根本不沾边。他又如何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节能设备的发明创造者而获得减刑,令人诧异。”上述人士表示。 被指恩将仇报“霸占”红星乳业
这并非是近年来缠绕在郑俊怀身上的唯一一场官司——2013年底,他的老部下秦和平就以“隆瑞食品”的名义将黑龙江红星和郑俊怀告上法庭,起诉郑俊怀侵害股东对公司的知情权。 隆瑞食品其实是黑龙江红星乳业的控股股东之一。黑龙江红星乳业实际由黑龙江牡丹江隆瑞食品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共同集资1.2451亿元,于2009年7月注册成立。其中,隆瑞食品出资2550万元,持股20.4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后来虽经过一系列的股权变更,但隆瑞食品最终还是第一大股东。隆瑞食品的创立人即是秦和平。 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郑俊怀出狱之初,以“特邀顾问”的身份,通过自己的老部下——时任红星乳业法人代表、总经理的秦和平“进驻”红星。在2011年3月份红星乳业的董事会上,出狱不满5年,按照有关规定还不能担任高管职务的郑俊怀,即被任命为红星乳业的经营管理总负责人,全权负责集团经营班子的组建和集团整体经营事宜。 秦和平在郑俊怀“身败名裂”这一关键时期给予重要帮助,他们之间的“师徒情分”颇为人称道。然而,2013年底,秦和平和“隆瑞食品”的一纸诉状,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2013年12月6日,隆瑞食品方面向牡丹江市地方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2011年初郑俊怀主持该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以来,未按公司董事会授权履行职责,导致公司股东无法知情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已经损害到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尤其是对于一些很可能会涉及到股权变更的协议,隆瑞食品甚至连投资方的信息都完全不知情。” 隆瑞食品常务副总经理格日乐图在对外接受采访时曾介绍,在2011年3月的董事会上,郑俊怀被任命为红星乳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负责人,其子郑强取代秦和平成为公司法人,其女郑海燕、儿媳李娜、女婿刘涛等均持有公司股份或在公司出任重要职位,在现代管理体系下的家族家长式管理再现红星。 日前,长江商报记者辗转联系了格日乐图,希望证实上述信息时,对方婉拒了采访。 遭举报侵吞三道牧场
近年来,郑俊怀不仅身陷红星乳业所有权官司,还被指侵占了另一笔数额不菲的资产——2013年6月份起,屡屡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声称,郑俊怀侵吞了牡丹江三道牧场的上亿资产。 “三道牧场”与黑龙江红星乳业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两者相隔仅十分钟车程。 “郑俊怀是骗子,侵吞了三道牧场的资产,使我们三道牧场的这些老员工如今都没有了安身之处。”当事人张华(化名)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红星乳业如今的三道牧场,其前身就是三道牧场,曾在2001年经历改制后,改名牡丹江三道乳业有限公司。” “三道牧场共有1.95亿元的总资产,如今已经在红星乳业名下了。”张华介绍,“当地媒体大肆报道牡丹江三道乳业有限公司被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95亿收购,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则假消息。他们不仅散播了假消息,还伪造了合同,将三道牧场偷偷卖给了当时隆瑞食品公司,而现在,三道牧场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了红星集团的产业。” 当地媒体曾报道称,即将建成的乳品加工项目占地120亩,总投资1.95亿元,将建成为红星乳业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物流供应、科研开发、市场营销基地。为了确保新上项目的奶源供应,红星乳业投资三百万元,对三道牧场进行了改造,将奶牛存栏能力由500头提升到了3000头。 对此,张华很奇怪,“1.95亿元的总资产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他们公司的总投资额了?”张华认为,“他们把三道牧场骗走了。” 疑有幕后团队“洗白”形象
此外,一位前伊利中层干部对记者介绍,伊利曾被郑俊怀炒掉或排挤出公司的副总裁、总裁竟有14人之多。即使曾经郑俊怀比较信任的下属,一旦违背了郑俊怀的意愿、或公众形象超越了他,郑俊怀便毫不留情地将其从公司领导岗位上拿下。 其中最知名的“出走者”是中国乳业的另一标志性人物——牛根生。据媒体报道,牛根生是和郑俊怀同时期到伊利工作的。90年代初,牛根生被郑俊怀一度提拔为其第8任副手,后仍被迫于1998年底从伊利离开。牛根生后来创立蒙牛,成为伊利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据该中层干部透露,1998年之前牛根生负责伊利的冷饮业务。后因冷饮产品经营业务面临一定困难,郑俊怀借机逼走了牛根生,后来还动用司法机关查办牛根生,但没能实现。而这一手法,郑俊怀后来也多次使用,对一些人进行“特别关照”。 而这些被“特别关照”的人士有哪些,该人士并未透露更多。 2005年郑俊怀案爆发前,就有媒体披露,郑俊怀拥有一个专门的公关团队,专门为他树立“为企业发展风餐露宿、勤俭节约”的正面形象。 如今,手法与数年前如出一辙——郑俊怀出狱后,一系列炒作开始慢慢在网络上散布,甚至继续炒作郑俊怀自我包装出来的“乳业教父”形象。另一方面,郑俊怀一直宣传“百年红星”,但早已陷入经营困境的老红星为“安达红星”,而其品牌持有人实为王增礼。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想要再次在中国乳业分一杯羹,郑俊怀显然需要颠覆过去的形象、降低犯罪事实的罪后影响。”在郑俊怀看来,能帮助自己实现再战乳业江湖野心的,显然就是他目前掌控的红星。但是郑俊怀的老黄历能指导当前征战、成为他征战红星的日程表吗? 如果想要再次在中国乳业分一杯羹,郑俊怀显然需要颠覆过去的形象、降低犯罪事实的罪后影响。 8、据媒体报道,郑俊怀还被牡丹江三道牧场的大量老员工控诉侵吞了该牧场近两亿元的国有资产。这笔交易是当时已被郑俊怀控制的红星乳业通过伪造合同,将三道牧场收购,转而将三道牧场近两亿的国有资产宣称为自己的投资额,这导致三道牧场大量老员工失去了安身之处。 郑俊怀先生,在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凡是和你合作过的副手或搭档,几乎全部与你形同陌路或者成为你的仇人。在此仅举几例:胡某、卢某等前后十几任你的副手或被你赶走,或弃你而去,有些人赋闲在家,有些人另立门户成了你的竞争对手;你指使杨桂琴、张显著、郭顺喜、李永平等人挪用巨额资金,他们最终跟着你锒铛入狱;替你管理个人控制的在内蒙古和上海巨额资产的关晓军(前伊利总裁助理兼集团证券部总经理)人间蒸发,至今生死不明;你强行罢免了原伊利独董俞伯伟,另一位独董王斌也弃你而去,造成了轰动一时的伊利“独董风波”;在你落难时伸出援手的老部下秦和平和格日乐图与你对簿公堂;和你同流合污的张三林、李希晓一个潜逃一个被判刑;被你蒙蔽利用的刘某某、邹某某等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将接受法律的审判;现在的伊利管理团队也被你泼脏水、污蔑、造谣、诋毁……所以谁挨上你谁就厄运不断,而你至今却仍然逍遥法外。现在,你连你的委托律师都骗,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撒谎,结果被“天禄君”打了脸。所以,我们奉劝郑俊怀先生,重新审视一下你做人的道德水准和底线;我们也正告你知法守法、悬崖勒马,不要再害人了,不要再做“害人精”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怀着一颗善良之心,不愿意伤害任何人,始终把精力放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上,面对你的各种刁难、诋毁和各种方式的破坏,我们始终默默忍受。但是你不仅不知收敛,还在继续到处造谣,给我们“泼脏水”。所以这一次,我们真的忍无可忍,要把你的部分违法犯罪事实真相都公之于众,希望大家能够看清郑俊怀的真实面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伊利和现任管理层光明磊落,我们所揭露的郑俊怀涉嫌犯罪的事实均有证据证明,我们也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我们恳请国家监察委和检察机关尽快介入,查明事实、还原真相,把犯罪分子绳之于法! 2018年4月13日
原文标题:伊利张剑秋回应郑俊怀声明 称其涉嫌犯罪(全文)
声明:本文来源于新浪证券综合频道,奶业新闻整理报道,转载请联系管理员,部分内容来源于:广西新闻网综合报道和经济参考报、长江商报等,文章内容并不代表奶业新闻公众平台立场和观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