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股价抢跑,14天暴涨230%!中国医药代理辉瑞新冠特效药行情,“大散户”公募基金居然集体错过(美国辉瑞新冠口服药怎么样了)
风从海上来。
作者|常山
编辑 |小白
A股一大魔怔:有概念要炒,没有概念创造概念也要炒。
所以各路玩家也是琢磨透了:只要不退市,总能蹭上几个概念;炒上几波不就财务自由了么?
原来发财就是这么简单,一个6位数代码的事嘛。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公司花在保壳上的功夫,远远比花在主业上要多得多。
这不,最近轮到赚差价的中间商中国医药了:14个交易日里,股价那是非常给力,累计涨幅达230%。
在一根大阳线改变信仰的二级市场,中国医药(600056.SH)是当下最当之无愧的热门妖股。
(3月2日-21日的14个交易日涨幅。来源:市值风云APP)
这波爆炒的背景是啥呢?
2022年3月9日,中国医药同辉瑞制药公司共同宣布,就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签订协议,前者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制药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1个月前的2月11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辉瑞研发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进口注册。
上述协议签订后,就意味着中国医药在中国大陆市场代理销售该药品。
正是受此消息刺激,中国医药股价连续逆势大涨。
今天就来聊聊这家公司。
风声
中国医药的股价自3月2日启动,当天午后开盘即直线拉升涨停,5分钟内成交了11.31万手,成交金额1.3亿元,几乎全是大单成交。
显然资金的做多意愿极强。
3月3日上午,开始陆续有网友通过交易所的互动易平台想上市公司询问相关事宜,但均没有回复。
3月3日晚间7点半,上市公司发布风险提示,首次正面回应关于“与某跨国制药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合作事宜”的传闻,并指出“相关事项正在沟通洽谈中,但协议具体条款以及能否顺利签署尚存在不确定性”。
受此消息刺激,次日3月4日一字涨停开盘,封板金额一度超过30亿元。
隔了个周末“降降温”,但并未阻挡资金的做多热情,3月7日继续一字涨停开盘,涨停板封单金额达33.9亿元。
显然,资金做多意愿非常强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期间市场普遍大跌。
从封板资金来看,他们对合作落地的事项非常有信心。
那么,这到底是谁泄露的消息呢?
3月9日晚间6点30分,上市公司才姗姗来迟地公告与辉瑞的合作。
随后,连续三个一字涨停。提前疯狂扫货的机构赚得不要不要的。
谁在炒作?
先看重要股东变动情况。
(一)股东户数变动及重要股东情况
1 股东户数变动不大
2020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医药的股东户数变动不大,在8.4万户上下。
2021年三季度末并没有发生明显的股东户数减少情况,至少说明,对于与辉瑞合作这事属于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出现提前收集筹码的投资者(机构)。
2 重要股东
早在2019年底,该公司就已经是全流通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也是前十大股东。
2021年三季度末,前十位股东包括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公司、通用天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公司一致行动人在内合计持有6.11亿股,持股比例为57%,二级市场流通比例对应43%。
按2022年3月1日11.1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流通市值仅仅是51亿元。
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前五位基本是不动(持股比例约55%),市场的流通筹码主要是另外的45%。
在三季度增持的只有香港中央结算公司(通常称为北向资金或外资),新进的为南方中证500ETF,但是该基金在四季度全数抛售,完美错过接下来近2倍的涨幅。再次验证基金短线交易行为。
有意思的是,2021年9月以来,该公司没有发生过一笔大宗交易。
3 外资半个月赚2亿
来看外资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持仓变动情况。
从上方图表可以清晰看出,3月4日至3月14日期间,外资一直在减持,也就是本轮行情启动以来的第三个涨停至第七个涨停之间减持,但减持的数量不大。
注意看一个情况,外资在3月3日是净买入中国医药股票的,为107.22万股,是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日以来单日净买入额最多的一天。
此后,该股就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
你说巧不巧,外资就跟知道要捡钱似的抢筹码。
(股价走势图截止3月17日)3月15日,A股暴跌,上证指数跌幅近5%,深成指跌4.4%,由此引发中国医药出现大幅震荡。
中国医药全天振幅达15%,换手率超过25%,成交量近2.7亿股,成交额近65亿元。
根据龙虎榜信息,外资在这一天买入1.02亿元,卖出6088万元,净买入4138万元,净买入股票数172万股,买入成本约24.06元;而收盘价为24.99元。
而在3月16日,外资则以卖出为主。因交易所未披露关于中国医药的龙虎榜,故无法获知当日的实际交易情况。
3月17日继续涨停,以外资炒一把走人的风格,今后抛售额应该不小,至于是谁最后接盘,天晓得。
根据吾股大数据测算,以3月17日收盘价30.24元计算,外资在中国医药上的浮盈不低于2亿元。
令风云君非常不解的是像这种短期涨幅巨大的个股,为什么不被采取暂停交易措施,且3月16日、17日的龙虎榜数据均未对外披露。
(二)机构席位接力炒作
正如上文所言,外资从股价启动开始就参与了炒作,3月3日当天外资买入3072万元,卖出1951万元;随后在3月11日、15日的龙虎榜上,都有外资的身影。
如果公布3月16日、17日该股的买卖前五的话,相信也会继续有外资的身影。
但当天净买入最多的是国泰君安上海分公司,净买入大6179万元,华泰证券台州中心大道营业部、长城证券深南大道营业部排净买入第二、三。
3月7日的龙虎榜现身,东亚前海证券有三家分公司现身买入前五,合计净买入1.25亿元。其中,东亚前海深圳分公司也是游资席位,近期来参与了兰州银行、同和药业、天亿马、中银证券、万孚生物、兰卫医学、吉翔股份等等炒作。
市值风云APP独家的“吾股大数据”分析显示,其协同营业部非常多,既有“散户大本营”拉萨团结路、拉萨东环路,也有游资“俱乐部”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国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等等。
3月11日,东方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源深路营业部买入1.24亿元,随后3月15日,该营业部净卖出1.43亿元,2个交易日净赚1850万元。
该营业部为一线游资,非常活跃,近期曾参与了九安医疗的炒作。
3月15日,中国医药大幅震荡,全天换手率高达25%,成交近65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两个机构席位净买入2.8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4100万元;主要卖出席位来自散户大本营。
从3月16日、17日的继续涨停来看,15日这天机构席位大比例净买入是股价继续上涨的非常重要推手。
经常关注龙虎榜的老铁们应该注意到这种现象,机构席位往往在股价大幅上涨、加速赶顶阶段出现。
为什么呢?
或许是为了让迷信机构的散户继续跟进追涨,也或许是高位接盘。
因中国医药的龙虎榜数据是断断续续的,故无法计算相关交易席位的进出时间,无法展开做进一步分析。
(三)融资规模激增
融资规模在2022年2月2日开始增加,当天融资净买入超过1亿元,3月8日再次增加2.4亿元,而在10日、11日两天连续减少近1.2亿元。3月15日至17日连续三天增加,合计增加7.1亿元,同时,这三天的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规模比较大,单日均超过4亿元,是2021年2月以来整整1年时间里最大的单日买入、偿还规模。
截止3月17日收盘,融资规模超13.2亿元,是股价启动前3.3亿元的4倍。
从上方图表可清晰看出,融资主要集中在启动阶段和大幅上涨后继续赶顶阶段。从最近3月15日至17日大幅增加的融资规模看,该股大概率在这期间完成一次换手,融资盘接力炒作。
3月17日,上市公司再次做出风险提示:医药流通业市盈率(TTM)中位值为15.35,公司市盈率(TTM)为32.34,已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市盈率;此外,所代理的相关产品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股价波动最后还是得回到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从中国医药对投资者的回复,以及其龙虎榜数据来看,一直都是出于遮遮掩掩状态。龙虎榜的买卖前五席位的披露本身就是对疯狂炒作者的警示,但是,遮遮掩掩的方式,似乎就成了对这些炒作机构的默认。
2021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妖股频现,或许也跟这种“默认”有关吧。
“拼装“的医药龙头
看完了风云君“炫技“一般的二级市场分析,风云君接下来准备继续炫一下基本面分析了。
(一)“散装”龙头
中国医药控股股东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这跟美国通用集团没一毛钱关系哦,中国通用是根正苗红的大型央企。
此前,上市公司的简称为中技贸易,从公司简称就知道其最初是做进出口贸易的,轻工、通讯、石油、化工和医疗设备等等。
2004年,收购中国医药保健品和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正式进军医药领域;同时继续发挥其国际贸易的优势,主动与国际知名医疗企业在医疗器械、药品进出口上合作,其中就包括本轮股价大涨催化剂的辉瑞制药公司合作。
难怪那么多公司都希望搞跨国业务,比如高通信的,生产木薯淀粉的,搞交通的等等。
2007年正式更名中国医药,但是彼时,该公司只有贸易和医药商业业务,缺医药工业(制造)业务。
2013年通过换股合并天方药业(600253.SH),同时三洋公司、新兴华康、武汉鑫益、新疆天方等公司股权,自此,新增医药工业,同时,医药商业版图也得到大幅扩张,正式开启“中国医药”新时代。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起个牛plus的名字对成就大事很重要。
就比如市值风云这个名字就很拉风,怎么看都像是能成大事的。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的上市公司,营收立马大幅增长,2013年为148亿元,同比增长50%,由此一路增长至2020年近400亿元规模;2012至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
相对而言,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的增长要缓慢一些,到2015年才逐步释放利润,2016至2018年是利润增长最快的年度。
但在2019年明显下降,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2020年有所恢复。
(二)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医药工业下滑超2成
从收入构成来看,医药商业占比最大,其次是国际贸易业务,医药工业收入最小。
1 医药商业
医药商业,是公司主营业务。
其官网披露公司在2020年医药流通百强排名中名列第5位,营收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达263亿元。主要覆盖区域集中在北京、广东、河南、河北、重庆、江西和新疆等。
经营品种涵盖西药制剂、原料药、中成药、器械耗材、生物制品、营养保健品等1.5万个品种规格;与拜耳、辉瑞、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贝克曼等国内外制药企业长期合作。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医药持有重庆医药产业公司27%股权,为第二大股东,而后者持有上市公司重药控股(000950.SZ)38%股权,中国医药对外的宣传上,产业规模往往加上重药控股。
(来自中国医药官网)2 国际贸易业务
医药健康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是该公司传统的特色优势业务,引进国外医药产品和技术,向国际市场出口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经营范围涵盖原料药、医药制剂、中间体、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
该业务在2020年爆发,同比增长近70%。
此外,医疗器械贸易由全资子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目前,是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26家供应商之一,也是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及分销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跨国医疗器械公司驻华机构的指定维修机构之一。
(来自中国医药官网)3 医药工业
2013年的重组使得该公司补上医药工业板块,生产的药品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糖尿病、抗病毒药、抗感染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多个领域由10多家核心制药子公司完成,拥有近600种药品品种,其中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有269个品种416个品规。
所生产的产品中乙酰螺旋霉素和欧典螺旋霉素占全国生产总量的80%,吉他霉素占全国生产总量的50%。
2020年,医药工业板块受新冠疫情及“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限抗”等政策因素叠加影响,收入规模同比减少超12亿元,降幅接近1/4,短期看该业务恢复增长难度较大。
(三)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稳中有升
1 医药商业毛利率
医药商业说白了就是医药批发,干的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的活计,毛利率普遍在个位数。
2015年以来,中国医药的毛利率稳中有升,从6.5%上升到8%。与同行相比,中国医药居中,低于嘉事堂,但高于国药一致、英特集团、南京医药等。
整体来看,中国医药在该业务上的毛利率算是不错的。
2 医药工业毛利率比较
选取与中国医药在药品大类上基本一致、具备一定规模的药企进行对比。
与所选的另外4家相比,中国医药的医药工业业务规模居中,但2020年出现明显下降。短期看,该业务的收入增长仍受到较大限制。国药现代、以岭药业、普洛药业三家公司在医药工业收入均是保持增长。
从毛利率看,2018年以来,中国医药在医药工业业务的毛利率55%以上,略低于以岭药业和东北制药,但高于国药现代和普洛药业;需要注意的是,与2019年相比,中国医药在该业务的毛利率从65%降至2021年中报的56%,降了9个百分点。
显然,医保政策的调整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由医药工业延伸出药品研发情况,中国医药在5家公司中研发费用较低的公司之一,仅高于东北制药,与以岭药业相比,差距非常大。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医药主要以药品生产为主,而非药品创新,更多的吃“老本”。
(四)外延并购,积攒18亿元商誉
2013年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医药还有多笔收购。
2016年3月,上市公司以5.57亿元的收购收购河南泰丰医药公司(后改名为河南通用医药公司)的70%股权,后者系在河南从事医药、医疗器械批发业务,被收购时净资产仅为8700万元,该笔交易使得上市公司新增5.04亿元商誉。
上市公司控股河南泰丰医药公司后,均未对外公布后者的经营业绩。
此项收购是中国医药的并购史上一大败笔:2018至2020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4.35亿元。
2018年是中国医药的密集收购年,全年收购了金仑医药(后改名河北通用医药)、沈阳铸盈、齐齐哈尔中瑞等6家公司,收购总成本达12亿元,也因此新增10.2亿元商誉。
此外,2019年7月,以2.07亿元收购湛江通用万邦医药公司60%股权,新增1.02亿元商誉。
截止2021年6月底,上市公司累计积攒下超过18亿元的商誉;未对所并购的其他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从历年的年度报告来看,所收购的公司中大部分均未披露经营业绩,对于商誉减值及减值金额的描述,更像是个迷,让你猜!
看到这里,可能有老铁已经不耐烦了,你就告诉我现在能不能买就得了呗,废那么多话干啥!
这位爷,风云君还真回答不了您这问题,只能在百乐门口给行色匆匆的各位爷停个车,挪个位。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