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在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金融风暴?给泰国带来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理财 sddy008 2022-10-12 17:19 207 0

我们把97年的金融危机叫tom yum kung crisis,冬阴功危机(泰语: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泰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一。很多人们都受到了打击,我家也是,我们不得不搬到一个很小的公寓,因为我爸爸在股市里的钱全都蒸发了。

下面从维基百科里面查了一些资料给你参考。

泰国在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金融风暴?给泰国带来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亚洲大部分国家都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东盟创立国和东亚的韩国被冲击的程度最为严重亚洲金融风暴是一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的事件。事源于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随后危机进一步波及至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使相关资产的价值暴跌,而事件在泰国又被称作冬阴功危机(泰语: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风暴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纷纷进入大萧条,并造成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一些国家也因此陷入长期混乱。除此之外,危机中更冲击到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的经济步入大衰退。1989年,亚洲吸引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南亚经济体,以提高利率,尤其吸引追逐高回报率的外国投资者。因此,这个区域流入巨大的资金,经历剧烈的资产价格上涨。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8%-12%的高GDP增长。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 (参见亚洲四小龙及亚洲四小虎)1994年,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发表一篇文章抨击亚洲经济奇迹的说法。他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增加资本投入的结果。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微乎其微。克鲁格曼认为,只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以带来长期的繁荣,而非资本投入。克鲁格曼本人承认,他没有预见危机,更没有预料到深度。崩溃的原因在各金融界存在争议。泰国经济因热钱陷入泡沫;泡沫膨胀过程中,需要的钱就更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两地的局势因为裙带资本主义的存在而更加复杂。到90年代中期,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在私有部门都有着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而固定化利率的维持鼓励向外借款,并导致金融和实业企业承受额外的外汇风险。

起因

90年代中期,一系列事件冲击著经济环境:人民币和日元的贬值、美国利率的上升及进而走强的美元、半导体价格的骤降,这些都影响它们的经济增长。当美国经济在90年代早期从衰退中恢复时,格林斯潘领导的联准会开始提高美国利率来对抗通货膨胀。相较于南亚一直以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热钱,这使得美国成为比南亚各国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这抬高美元的价值。对于那些把货币锚定美元的南亚国家来说,走高的美元使得它们的出口更加昂贵、失去国际竞争力。同时,1996年春,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预期显著下滑,使他们的经常账户更为恶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亚洲金融风暴不仅由市场心理或技术导致,更是由扰乱借贷激励的政策所导致。大量的信用关系使经济杠杆化严重,推高资产价格直到一个无可维持的地步。资产价格最终崩溃,迫使个人和企业对债务违约。巨大的恐慌导致债务债权的大量逃出,带来信用紧缩和破产。另外,在外国投资者尝试着取出现金时,外汇市场便被危机国家的货币淹没,冲淡了货币的价值,加大它们的贬值压力。为了避免货币崩溃,这些国家的政府把国内利率提到极高的程度(使借出钱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以缓解资本外逃的现象);为了干涉外汇市场,用外汇储备以固定汇率买下多余的本国货币。而这两种政策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对一个工业水准不高的脆弱经济将会造成严重的灾难,而政府正在耗竭数目有限的外汇储备。当资本外逃之势无可避免之时,当局便放弃固定汇率,转而允许汇率浮动。本国汇率的贬值意味着,那些以外汇标价的负债转以本国货币的标价会不断升值,使债务急速上涨,这就导致更多的破产、危机加深。

经过-第一阶段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正式引燃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就暴降多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令吉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最终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危机。但是到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等同拿外国金融市场当救生艇,也让本国经济复苏遥遥无期,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可能面临自身货币无故波动的美国、西欧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令吉、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风暴继续恶化。

第三阶段

1998年8月初,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准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超出区域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东南亚

金融巨鳄索罗斯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方面,本次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经济严重受挫。当时的首相马哈迪在痛斥外汇投机客的同时,也拒绝当时的副首相安华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对货币和马来西亚令吉进行管制。当时的经济专家认为,外资将因此却步,马来西亚将进入经济衰退期。然而,马哈迪独树一帜的政策很快见效,很快地领导马来西亚走出金融风暴的阴影,经济复苏步伐是当时受金融风暴打击国家中最快的。1999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就接近危机前的水平,马来西亚经济重新步入稳步成长的轨道。

香港

1997年10月,当索罗斯利用资金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香港。当时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不足3个月。虽然香港基本没有当时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后琼斯及索罗斯选定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他们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认定香港政府挺不过去,所以便开始积极研究,及后很快就对香港发动攻势。1997年11月,对冲基金开始港元长达十几个月的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及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卖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最后,在香港政府的顽强抵抗下,对冲基金三次进攻均未够能摧毁港元。1998年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开始对港元发动第四次冲击。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发动攻势,开始炒卖港元,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向香港政府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香港政府被逼将息率大幅度地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这并非发生在1998年8月,应是发生在1997年10月。后来被谑称为任一招)。1998年8月,曾荫权率同财政官员采用灵活手法,没有大幅加息,只大量动用外储的美元承接港元沽盘,再将港元购入香港蓝筹股作为长线投资。此项全新策略成功稳定港元汇率以及恒生指数。此举亦随即时换来美国联邦储备局时任主席格兰斯潘的强烈反对。然而,9月起,俄罗斯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的投资基金。上述香港举动即令到美国财金界别顿时改变态度。2000年时,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呼吁格兰斯潘来访香港出席国际论坛时,顺道向香港政府考察外储投资的成功例子。香港政府更于8月15日宣布动用外汇储备于股市及期指市场入市,打击炒家操控市场的行为。最终以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其后成立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管理[7],及于1999年11月,香港政府将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香港经过四次冲击,10年以后人均生产总值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