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岸公式(绿岸)(解释绿岸公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绿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绿岸公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绿岸公司在哪
公司名称上海绿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点上海市闸北区
成立时间2008年
经营范围网络公司
公司口号真诚、善良、简单、热情
奇形怪状的天文望远镜你知道多少?
奇形怪状的天文望远镜真是很多的,我就带你来领略一下吧: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虽然英文简称“FAST(快)”。
1994年选址,2011年开工——搞定锅台:
去年底圈梁合龙,今年二月索网编拢——支起锅架:
今年八月初到现在,反射面单元一块块吊装成功——正拼锅壳:
等明年九月竣工,相信,比起那些给山加个盖儿给岛套个圈儿的环境雕塑,FAST也不遑多让,堪称又酷又深情的大地艺术(land art)吧。
射电望远镜
大多数射电镜,都是抛面的
如果在抛面射电镜里排尺寸,这个叱咤流行文化的天文工程明星只排第三,德国波恩直径100米的埃菲尔斯伯格(Effelsberg)望远镜排第二,而第一名,也是这颗星球陆上最大的可移动物体,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直径110米,高过自由女神像,叫“绿岸”(Green Bank)——没错,《三体》的“红岸”即典出于此:
感受到它的美了吗?绿岸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射电镜的纯白,高冷,奇崛,未来派。
顺嘴一提,绿岸直径90米的前身,三十年前因为角撑板故障,用着用着,居然塌了,可你瞧,塌都塌得这么帅:
而最能满足民族虚荣心的,叫“天马”,直径65米,亚洲最大,自一二年起屹立上海松江,在黄昏苍穹下缓缓巡天时,目击者普遍表示已经看哭:
如果过几年,等新疆奇台直径110米的建好,这座次还得重排。
到时候,中国摇滚乐队有福了,农业重金属和胡同小清新们,终于不必死守着冷却塔或绿皮火车自拍个没完了。
球面射电望远镜
抛面和球面的区别在于:电磁波平行入射进来,前者能把它们聚焦在一个点上,后者却只能聚焦在一条线上。只有聚焦处,才能用馈源采集数据。
这就要说到FAST的最新进展了:大锅四周,六座百米多高的支撑塔,用钢索吊起了馈源舱——就是那个红顶小白盘:
可能有些看不真切,太遗憾了。因为通过它,可以引出FAST最大的创新点,叫“主动反射面”。而这,还得从另一口大锅讲起。
如果看过暴露年龄的《007之黄金眼》或《超时空接触》,也许对那一口嵌在朗朗青山中的大锅还有印象。那正是FAST的前辈,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直径305米:
如今,这个独大五十年,叱咤流行文化的天文工程明星,行将在球面射电镜里屈居老二了,它不仅输在尺寸,也在技术:采集数据太费劲。
记得007和006悬空搏斗的那根大白棍吗?是阿雷西博早先的馈源,直接沿着焦线,不太好用,被换掉了:
记得吊在科学女和宗教男身后的那个大穹顶吗?是阿雷西博后来的馈源舱,间接把焦线聚成焦点,好使,可有好几百吨重:
接下来,就要说到“主动反射面”了:FAST的反射面能局部变形成抛面。
这样,采集数据可轻松多了,大白棍和大穹顶都不需要,红顶小白盘就够,才30吨重。
江山代有“大锅”出,风骚轮到FAST领。
这次,本土科幻导演有福了,再向海外输出文化产品时,不愁没有狂拽炫酷的实景。
带形射电望远镜
如果不限于球面,确实还有比FAST更大的射电镜。
它来自擅长气吞山河的前苏联:近九百块反射单元围成一个圈,加上复杂的馈源,构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个儿射电望远镜。这就是前面说直径576米,在俄罗斯北高加索的RATAN-600:
射电望远镜阵
还有比FAST和RATAN-600更大的吗?不好说。
如果你看过《终结者2018(Terminator Salvation)》,也许会对下面这个剿杀人类的天网基地眼熟。
最炫出场,还是《超时空接触》,科学女收到外星人信号,纵身飚车时,背景上二十七架直径25米的抛面镜组成一个Y型阵,摇头晃脑,不时踩着21公里长的轨道雍容变阵,简直像十层楼高的机械百合花在集体散步:
这就是叱咤流行文化的最大牌天文工程明星,美国新墨西哥的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这种阵,小到两亩三分地,大到纵横大洲,跨越大洋,浩浩汤汤,好看极了,前面说的几位抛面、球面大佬,还有南非和澳大利亚那个在建的平方公里阵(Square Kilometer Array),都是未来寰球望远镜网的一部分。
但这毕竟是阵,和单个儿的比尺寸,没有意义,在分辨率和灵敏度上,各有优势。
光学反射望远镜
射电镜更像天线,像耳朵,光学镜则更像镜子,像眼睛。
前面说直径10米的,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上的大加那利望远镜(Gran Telescopio Canarias)(见下图),而直径39米的,是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上的欧洲极大望远镜(European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都是反射镜,也分别是现有和在建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
如果你看过国家地理频道的《极限维修大挑战》,可能还记得那块直径8.2米,厚才18厘米的大镜面,被小心翼翼地拆掉,运下山清洗,主持人说,一定要蒙好帆布再运啊,的确,不然阳光被这么大的凹面一聚焦,激光炮似的,天堂都要被烧化吧。
这就是也在阿塔卡马的甚大镜(Very Large Telescope),一共四个反射镜,主要单个儿使,偶尔也组成阵:
注意别搞混:甚大“阵”在美国,是射电镜;甚大“镜”在智利,是光学镜。
光学折射望远镜
那折射光学镜呢?这可说来话长。折射镜资历太老,是所有望远镜的祖宗,现在提得少了,可当年照样叱咤过:
1673年,伟大的赫维留造了一架20厘米细,46米长的折射镜,跑道似的吊在27米高的桅杆上,吹口气儿就打晃儿(见左下图)。
1686年,伟大的惠更斯兄弟造了一架22厘米细、64米长的折射镜,没有镜筒,物镜高悬树梢,目镜攥在手里,中间连着一根绷直的长绳,以助校正,看上去更像儿童锡罐电话,用于跟瞠目结舌的云彩聊天(见右下图)。
够惊世骇俗吧?没有这些神经病似的狂想,哪儿来的现代科学啊。虽不能观,心向往之。
天文望远镜旅行地图
其它奇形怪状的望远镜还有的是:美国新泽西的号角天线(Horn Antenna)像个大耳朵,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算射电镜:
另有飞在平流层的索菲亚天文台(SOFIA)带了红外线镜(见左上图),趴在月亮上的嫦娥三号端着近紫外/光学反射镜(见右上图),飘在外太空的哈勃(Hubble)是光学反射镜(见左下图),埋在南极冰下分布一立方公里的冰立方(IceCube)是中微子望远镜(见右下图)??都太远了,高山仰止吧。
游不在远,有心则灵。哪怕就在北京,在雾灵山脚啃着罐焖肘子,抹抹油嘴,望望山巅静若白鸽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也会刹那间尽褪红尘,一洗凡心吧?
最后奉上的,是最迷人的:在一座小山顶,3吨水银被倾入一只巨盘,款款旋转,一个完美的液态抛面翩然出现,一个直径6米的金属池塘,终于映出了天顶的群星。
这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液态望远镜:
最后,总结本文所及大部分望远镜的地理位置:
郑重提醒:
天文望远镜观光,宜远观,不可亵玩,切忌干扰!
看光学镜,关掉电筒!
看射电镜,关掉手机!
绿岸公式是怎么检测地外智慧生命的?
1991年1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德蕾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
德蕾克提出的“绿岸公式”是这样的:
N=RnefpflfifeL公式中,N代表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的技术文明星球数,它取决于等式右边7个数的乘积;
R表示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形成率(即每年平均诞生的恒星颗数),一般认为,只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才有可能孕育出智慧生命来;
ne是在可能携带(具有生命的)行星的恒星中,其生态环境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平均颗数;
fp表示有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恒星(有人称其为“好太阳”)颗数,换句话说,“好太阳”一般是指那些光度恒稳、能长时间照耀从而满足形成智慧生命演化所需的恒星;
fl是已经出现生命的行星在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中所占的份额;
fi表示已经有智慧生命的行星的颗数,因为低级生命演化到智慧生命的概率毕竟很小;
fe是在这些已有智慧生命的行星中,已经达到先进文明的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如能作星际电磁波联络)的份额;
L表示具有高级技术文明世界的平均寿命(或者说延续时间),因为只有持续发展很长时间的文明星球才有可能做星际互访。
绿岸公式是以乘积形式表示出的,这些因子的确切大小目前尚属未知。公式中各个因子的重要性相同,其中有的因子可取近似值(例如R),有的因子则纯属主观(例如L)。有的学者认为,除了L,其余因子的乘积给出的是银河系中可检测文明的产率,用粗略估计的最低值计算,可得到N=40;用每一项最大可能值计算,则得N=5000万。这就是说,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为40万至5000万个。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莫夫根据自己的见解,曾提出与绿岸公式类似的公式估计出,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即银河系中每100万颗恒星中,平均可能有18个高技术文明世界。
监收外星人的“电波”
近几十年来,射电天文学蓬勃发展,促使人们去寻找难以想象的、遥远的地外文明。射电天文设备包括单独的射电望远镜,或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灵敏的射电探测器,处理收到的信息资料的电子计算机等。为了探索地外文明,也为了与“他们”进行通信联络,应用射电天文技术是最佳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比较廉价的,大量的信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以发送和接收,而且这种方法是快速有效的,致使恒星际间的“对话”有可能进行。
前苏联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星系际无线电通讯与恒星际无线电通讯相Lb,有一个明显不同的重要特点,即进行星系际无线电通讯时,信号可一下子发送给几十亿颗恒星。因此,如果在这些恒星中,即使只有一颗恒星周围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个信号也会被发现。”实际上,在被探测的星系中,这样的文明社会可能很多。因此,当发送各种定向的星系外信号时,发现它们的文明社会是十分有把握的。然而,当向任何单一恒星的方位发射定向信号时,发现那儿存在文明的概率,或者一船地存在生命的概率,就极其微小。
“在1928年4月3日,在荷兰菲利浦公司实验室工作的挪威教授史托马,无意中收到了一组奇怪的无线电信号,其波长为31.4米。这信号每隔3秒就出现一次,极有规律。”史托马向电台总监作了汇报。后者对此极感兴趣,并认为这种信号可能来自外星人。于是,他们给对方“回电”,他们仍用31.4米波长,把一组莫尔斯电码信号每隔20秒钟一次发射出去,连续发射了15天没有回音,就在第16天,他们又收到了那个奇怪的、每隔3秒出现一次的信号,好像是有人企图与地球人联系似的。史托马惊喜之极,于同年10月又安排了一次发射试验,结果又收到了同样奇妙的信号。
有关这奇妙的信号的消息轰动了新闻界,许多电台都转而密切注视这个信号。其中,美国就有人报告在1929年2-4月期间,收到过10次这种信号;一艘法国科学考察船,于1929年5月9日无意中也收到了同样的信号。遗憾的是,这组奇怪的信号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直到1972年,年轻的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伦无意中发现了当时史托马留下的珍贵记录。他立刻被这些信号所吸引,并利用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研究。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后,罗伦宣布,他破译了这一信号的意思,其内容是:一艘来自牧夫座星球的宇宙飞船,正在环绕太阳系飞行。可是,怎么证明罗伦所破译的真实性呢。后来人们怀疑,这信号根本不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因为有些射电星常常自然地发出无线电波。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从中得到很大启发,觉得应该主动地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与外星人进行联系。
关于绿岸和绿岸公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