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会成为下一个硅谷银行吗?(瑞信总部)

资讯 sddy008 2023-03-17 17:24 316 0

市场对银行危机的担忧从美国蔓延至大西洋对岸。

由于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爆出的坏消息,欧洲股市周三大幅下挫,其中银行板块暴跌。投资者担心,位于商业核心的金融机构难以应对过去一年利率的急剧上升。

截至收盘,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3%,所有板块全部下跌。其中银行股暴跌7%。金融信息提供软件Eikon的数据显示,这一跌幅是自去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差表现。此外,石油和天然气板块下跌6.7%,矿业股下跌5.6%。

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83%,德国DAX指数下跌3.27%,法国CAC 40指数下跌3.58%,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4.61%。

当天,瑞士信贷的最大投资方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由于监管限制,无法为其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重燃投资者对欧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担忧。瑞信股价盘中一度下跌达30%,收盘跌幅为24%,为史上最大跌幅。

瑞信债券的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从周二业务结束时的报价835.9个基点飙升至近1000点,约为瑞银一年期CDS价格的20倍,德银的10倍。

瑞信的暴跌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业抛售。周三,法巴银行、兴业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录得大幅下滑。包括瑞信在内的几家银行股不得不在上午暂时停牌。

沙特国家银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当天早些时候向路透社表示,“我们不能(提供更多资金),因为会超过10%,这是一个监管问题。”但他补充到,沙特国家银行对瑞信的转型计划感到满意,称该行不太可能需要额外资金。

沙特国家银行去年收购了瑞士信贷9.9%的股份,作为这家瑞士银行42亿美元融资的一部分。该融资计划旨在为大规模战略改革提供资金,提高投行业务绩效并解决一系列风险和合规问题。

瑞信周二还在其年报中宣布,发现其2022年和2021年的财务报告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投资者也在评估这一缺陷的影响。

荷兰银行(ABN Amro)银行研究主管博蒙特(Joost Beaumont)表示,瑞士信贷的债券和股票下跌表明,投资者认为这家银行需要救助,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很好地处理瑞士信贷的状况,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更糟糕的是,大西洋两岸都存在银行业问题。”

当天晚些时候瑞士监管机构表示,必要时将向瑞士信贷提供流动性。

由于担心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进而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国际油价也出现大幅下跌。WTI期货价格下跌逾6%至66.85美元/桶,创去年7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5.8%至72.98美元/桶。

市场情绪再度紧张也导致美国股市走低。周三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280.83点,或0.87%,至31874.57点,该股指盘中跌幅一度达725点;标普500指数收跌0.7%至3891.97点,该股指盘中一度跌去年内全部涨幅;纳斯达克指数略涨0.05%,至11434点。

美国大型银行受到冲击。富国银行当天收跌3.29%,高盛集团下跌3.09%,摩根大通下跌4.72%,而花旗集团下滑5.4%。

部分区域性银行股跌幅更大。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在其债务评级被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下调后,周三股价下跌超过21%。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 Bancorp)下跌近13%。

作为仅次于瑞银集团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多年来一直是欧洲银行业问题最多的一家银行。屡屡发生的丑闻和财务损失重创了这家拥有166年历史的银行。

该行主要为富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并在华尔街拥有投行业务,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截至2022年底,它的资产规模约为5800亿美元,是上周倒闭的硅谷银行规模的两倍多。

根据雷曼兄弟倒闭后制定的国际银行规则,该银行被归类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这类机构被要求持有更多资本,并维持在陷入困境时有序解除其业务的计划。

过去一年来,瑞信已更换了决策层,并努力稳定其在投资者中的声誉。去年秋季,该行增发40亿美元的股票,吸引了财力雄厚的中东投资者,使其有更多时间来应对困境。尽管如此,瑞信依然面临客户和资金流失的问题。去年四季度该行的客户提款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

市场的紧张情绪促使多名银行高管向欧洲央行官员请愿,要求其推迟在周四加息50个基点的计划。

欧洲央行前执行董事会成员、法国兴业银行董事长斯马吉(Lorenzo Bini Smaghi)在接受德国媒体Boersen-Zeitung采访时表示,金融传染已导致货币环境有所收紧,如果行动过头,欧洲央行或重蹈2011年的覆辙,当时它在希腊债务问题蔓延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利率。

“当金融系统的某个部分陷入危机时,通常会在某种程度上蔓延至整个系统,因为投资者往往在想,‘谁是下一个?’”

来源:界面新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