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华:瑞信大跌,美国银行业风险蔓延欧洲?(瑞信行总经理)

资讯 sddy008 2023-03-17 16:48 285 0

中新经纬3月16日电 题:瑞信大跌,美国银行业风险蔓延欧洲?

作者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瑞信大跌,美国银行业风险蔓延欧洲?(瑞信行总经理)

当地时间3月15日,欧洲银行板块再度走弱,瑞士信贷(下称瑞信)欧股跌幅扩大至18%,触及熔断停牌,而瑞信的美股盘前暴跌近30%,创历史新低。市场担心瑞信引爆银行业危机。

瑞信股价暴跌,反映市场对瑞信的担忧演变成了恐慌。从外部原因看,一方面,直接触发因素是近期美国硅谷和签名银行接连倒闭,恐慌情绪向欧洲银行业蔓延,市场担忧瑞信成为下一个倒下的银行。另一方面,由于欧美主要央行激进加息,股市和债市压力上升,致其股票、债券投资巨额浮亏;同时,欧美央行激进收紧政策及地缘冲突等对实体经济外溢影响逐步显现,导致这些银行资产负债表弱化。

从内在原因看,近两年来,瑞信“麻烦”不断。2021年3月,Archegos Capital倒闭,导致瑞信投资爆仓,巨亏超过50亿美元,引发市场对瑞信破产担忧;2022年6月,瑞信因涉嫌洗钱而被定罪,尽管该银行采取措施积极自救,熬过了“至暗时刻”,但市场对其担忧挥之不去;直到2023年3月,美国两家银行接连倒闭,叠加瑞信此前披露年报存在“重大缺陷”,且近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称受监管方面限制无法向瑞信提供更多救助资金,市场担忧瑞信违约风险,瑞信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高位。

从美国硅谷、签名银行倒闭以来的市场看,在交易风格上,短期市场表现出强烈的避险特征,但目前尚未演化为流动性危机。从市场表现看,硅谷银行倒闭后风险资产遭到抛售,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板块,资金流入黄金、美债等“安全资产”,而美元指数呈现区间弱势震荡,较硅谷银行倒闭前走势偏弱。从以往经验看,一旦市场触发流动性危机,美国股、债、商等资产都将遭到抛售,投资者拥抱美元等现金资产;同时,一般情况下,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时往往伴随着异常恐慌情绪,目前市场情绪尚未出现极端恐慌情形。

由于瑞信银行具有“全球系统性银行”特征属性,如果瑞信银行倒闭势必引发全球银行业信用冲击,但是否演变为全球流动性危机尚不能下定论。目前美国银行倒闭外溢影响处于初期阶段,后续影响仍有待观察,一方面,需要关注瑞信未来援助情况,是否能及时挽回市场信心,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避免更多银行爆雷;另一方面,需要关注这些银行是否导致更多中小银行健康恶化,并导致实体经济信贷收缩,经济复苏前景逆转。目前美国银行倒闭问题已蔓延至欧洲,需要引起各国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接二连三的事件给金融业哪些警示?笔者认为,一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不能缺位;二是,银行业需要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经营,平衡好三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是,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避免过度虚拟化;四是,久久为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完善银行风险处置机制和制度等。

欧美银行危机波及范围多大?会否影响中国?从传导路径分析:一看实体经济。欧美是中国传统贸易伙伴,如果欧美银行危机失控,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外需或构成拖累;二看金融渠道。若海外爆发金融、经济危机,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对中国汇市、股市等构成扰动;三看银行业务关联。欧美银行间业务关联度高,也使得美国银行倒闭很快就传导至欧洲。

不过,整体看,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等事件对中国影响有限。近20多年来,中国经受住一系列全球金融危机考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金融海啸、2011年欧债危机等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构成一定扰动,但中国并未出现严重经济、金融危机。中国与欧美银行经营模式不同,中国银行业对资本市场依赖程度不及欧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主要受实体经济景气度影响;中美银行业务关联性并不十分紧密;而且,中国资本市场与欧美关联性目前仍较低,欧美与中国银行体系难以形成“共振”。(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