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股十大“关灯吃面”公司(关灯吃面原帖子)

资讯 sddy008 2023-03-16 13:30 296 0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上市公司也是如此。过去一年,有的公司享受景气行情,业绩和股价双双“高歌猛进”,投资者也“开心吃肉”;有的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甚至陷入财务造假旋涡,被套牢的股民难免“关灯吃面”。

2022年临近年终,雷达财经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出沪深A股(剔除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股价跌幅排名靠前的10家公司(年初至12月17日 ,前复权)。

这些“倒霉”的公司,他们的遭遇各不相同。比如“上市即巅峰”的泽达易盛,因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同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紫晶存储,与泽达易盛有着同样的处境。

年初至今跌幅超60%的歌尔股份,是A股知名“果链”企业。从之前宣布被“砍单”损失逾20亿元,到预计全年业绩下降5成,公司股价一路下行,可谓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除了自身原因导致的经营困境,上市公司的兴衰也反映了所在行业的发展形势。IC设计公司、图像传感器龙头韦尔股份股价表现不佳,就是在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背景下,半导体陷入周期调整的一个缩影。

泽达易盛涉嫌欺诈发行

泽达易盛全称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健康产业链的信息化服务,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从种植到生产到流通的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覆盖的零售药店合计超过8万家。

天眼查显示,泽达易盛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8311万,公司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6月份,公司经上交所五轮审核问询实现科创板上市,当时发行价19.49元/股,募集资金约4.05亿元。

泽达易盛实控人刘雪松、林应是一对“学霸夫妇”,前者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主修工业自动化和药物分析专业;后者则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硕士、经济管理学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教授。陈纯院士作为公司的股东,目前也在泽达易盛设立了院士工作站。

这样一对“神仙搭档”创业,很快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并获得产业界的广泛看好。但进入2022年,泽达易盛陷入“多事之秋”,先是在5月份因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7月12日,公司董事长林应又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1月1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经查,*ST泽达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签订虚假业务等方式,2016年至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

另外,泽达易盛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震惊资本市场的“专网通信案”主角隋田力通过梅生持有泽达易盛600万股,通过杨鑫持有270万股,合计持有870万股,持股比例13.96%。但*ST泽达未按规定如实披露上述股权代持情况。

2022年11月22日,泽达易盛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泽达易盛”变更为“*ST 泽达”,证券代码不变,仍为“688555”。根据《告知书》,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上市次日股价即达到高点85.56元,之后进入下行趋势,目前股价不足5元,年初至今跌幅约88.95%,位列沪深A股跌幅榜第一位。

*ST紫晶连续多年造假

*ST紫晶2020年2月26日在科创板上市,当时被誉为“光储存第一股”。

但在上市首年,公司年报就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是科创板首家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

今年2月11日,证监会介入对*ST紫晶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公司造假问题更为严重,被指常年造假。

具体来看,2017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合计4349.73万元,虚增利润2162.71万元;2018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11亿元,虚增利润3903.63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6693.95万元,虚增利润2532.66万元。

即便上市当年,公司仍虚增营业收入3.41亿元,虚增利润1.70亿元。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

此外,2019年-2021年*ST紫晶分别有1.45亿元、1.75亿元、4.18亿元对外担保未按规定披露。

对此,证监会决定对*ST紫晶处以3668.52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郑穆、时任董事罗铁威分别处以2164.26万元罚款,且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其余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处以罚款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ST紫晶“带病闯关”,对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该机构不仅就此事公开致歉,两名保代在一年内已收到两份罚单。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今年已有9个项目撤单。

年初至今,*ST紫晶股价累计跌幅高达87.82%。和*ST泽达一样,*ST紫晶也被退市风险笼罩。

ST明诚股价“脚踝斩”

相比前面两家科创板公司上市时间不久,ST明诚属于资本市场上的“老资格”。

天眼查显示,ST明诚成立于1992年,于1998年登陆上交所,公司曾用名为道博股份、当代明诚、当代文体。

伴随着公司名称变更,其主业也先后从房地产、电子产品转向磷矿石贸易、学生公寓等业务。2015年,公司再次启动业务转型,以7.8亿元收购了老牌影视制作公司强视传媒100%股权,随后又将体育营销公司双刃剑全部股权收入囊中,确立了影视+体育的双主业发展格局。

这次转型期间,当代集团入主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2021年6月2日,ST明诚原控股股当代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与国创资本签署了一揽子协议,ST明诚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国创资本,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不过这次与国资联姻进展并不顺利,今年2月16日,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宣布当代集团收回ST明诚管理权。

国资入主生变,ST明诚连续两年亏损的主业,进一步遭受重创。11月23日,ST明诚回复监管问询函称,公司控股子公司Super Sports Media Inc.(下称“新英开曼”)已失去西甲、亚足联相关项目。

具体来看,今年6月份,因新英开曼未及时并足额支付相关对价,西甲联盟要求提前终止合同;今年11月,同样因新英开曼未支付费用,亚足联提前终止合作,并表示有权就许可协议提前终止可能遭受的损失向新英开曼索赔。最后的欧足联版权,权益有效期至2022年11月30日结束。

上述回复函还称,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认为新英开曼资产组的商誉减值影响额可能会导致公司2022年度净资产为负,从而使公司触及交易所规定的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股价方面,ST明诚今年以来跌幅逾70%。历史上,公司股价最高触达37元/股(前复权),最新收盘价仅为1.86元/股。

歌尔股份丢单后净利腰斩

近日,歌尔股份大幅下修2022年全年度业绩预期。经调整后的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亿元-21.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60%。

之前公司曾预告,预计2022年全年盈利40.61亿元-4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0%。以此计算,歌尔股份将全年的业绩预期至少下调了23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歌尔股份主营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早在2010年,公司便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供应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2018年,歌尔股份为苹果供应TWS真无线耳机,并成为Air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

今年3月份和6月份,市场均有传闻称,苹果将砍单iPhone SE及AirPods,消息引起歌尔股份股价大跌。

11月8日晚,歌尔股份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随后,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此产品可能是Apple的AirPods Pro2。

当时根据公告,歌尔股份预计,本次业务变动预计影响2022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33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直接的订单损失,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的计提减值等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要提前一些。8月下旬开始,歌尔股份的股价开启下跌模式,至官方正式宣布“砍单”消息之前,短期跌幅已达36%。

全年来看,叠加iPhone需求疲软,整个苹果产业链公司的股价都难逃苹果减产的影响,东财苹果概念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6.53%,歌尔股份的累计跌幅达到67%。

*ST宜康陷入盈利危机

“木业大王”刘绍喜,曾经是潮汕知名的资本大佬,其打造的“宜华系”横跨地产到医疗,拥有宜华生活、宜华健康2家上市公司。

事业巅峰期,刘绍喜身价高达850多亿元,坊间称其拥有600万亩林木资源,被称为中国“木业大王”。

2015年,宜华地产从房地产开发转型大健康产业,一路并购了众安康后勤集团公司、达孜赛勒康医疗投资管理公司、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媒体统计,2014年到2018年,宜华健康收购金额超过30亿元。

从后续表现来看,刘绍喜低估了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的难度。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宜华健康连续3年营收下滑、归属净利润亏损,再加上今年前三季度续亏2.95亿元,近三年多时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31亿元。

连续亏损之下,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宜华健康”变更为“*ST宜康”。

*ST宜康正处于退市边缘,刘绍喜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华生活已提前退市。而刘绍喜本人,曾被证监会调查发现牵扯到宜华生活财务造假案。

根据通报,2016年至2019年,宜华生活实控人刘绍喜利用其控制地位,指使宜华生活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71亿元,累计虚增利润28亿元。最终刘绍喜被处以930万元的罚款,并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8月22日,证监会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ST宜康的控股股东宜华集团与私募安天诚控制使用132个账户,共同操纵宜华健康股价。

意外的是,虽然拥有持股优势和资金优势,但宜华集团、安天诚实施操纵行为并未获利,反而产生8.17亿元的净亏损。最终,证监会责令两公司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并分别处以225万元、75万元的罚款。

韦尔股份受累景气回调

芯片降价、库存高企正在困扰着半导体行业,国内头部半导体设计公司韦尔股份也不例外。

财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收入153.83亿元,同比下滑16.01%;扣非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下滑59.11%。其中,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恶化较为明显,单季度收入下降26.51%,扣非后亏损1.97亿元,这是公司并购豪威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除了单季度亏损,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存货为141.13亿元,较半年报时增加14.7亿元,达到史上最高。部分库存商品价格下跌,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成为公司录得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韦尔股份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和半导体分销,经营景气度与下游手机行业密切相关。

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13万台,同比下降11.9%,低迷态势在延续,这对韦尔股份造成较大的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半导体芯片产销受限长约机制,重复、超额订单多有采取延后交期等做法,不利于半导体供应链调节,库存调整预期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值得关注的是,韦尔股份的汽车板块业务规模正在提升,但还不足以成为营收支柱。雷达财经此前测算,今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实现营收约在1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在14.5%左右。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消费电子短期内难有大反弹,公司车载CIS增长较快但还不足以弥补手机缺口。换句话说,韦尔股份的业绩反转难以短期到来。

*ST易尚财报屡遭追问

资料显示,*ST易尚成立于2004年,公司主营业务由终端展示、循环会展、虚拟展示、贸易服务及其他业务五部分构成,公司定位为“品牌终端展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5年4月份在深交所上市之后,易尚展示的归属净利润增长率波动较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公司的归属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1.69%和214.16%。

随后在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连续三年收到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2021年,公司净利亏损4.99亿元,为上市后首亏。

同时,公司2021年年报被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亚太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事项有,部分应收账款系期初结转,本年未予回款;难以实施满意的审计程序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情况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深交所再次下发年报问询函,就公司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追问。

今年前三季度,*ST易尚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70.6%;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008万元。

从三季报问询函来看,交易所仍在关注亚太所涉及非标意见的事项,对公司影响的消除进展情况;并要求说明公司是否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随着经营业绩恶化,*ST易尚的股价也从年初的23元附近,跌至最新的8.53元/股,期间跌幅接近62.73%。

恒信东方股价坐上“过山车”

根据半年报,恒信东方是一家主要从事数字文化创意、内容生产与技术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数字创意产品应用及服务业务、互联网视频应用产品及服务业务。

雷达财经注意到,2020年5月份至2021年11月份之间,恒信东方股价长期在8元上下横盘。去年下半年,元宇宙概念在二级市场上炒作热潮渐起,恒信东方作为龙头之一,不到两个月时间实现股价翻倍。

彼时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包括VR虚拟引擎在内的增发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公司及参股公司打造了《侏罗纪世界VR远征》、《拉克斯的魔幻旅程》、《本色中国》、《VR动物世界》等一系列VR内容作品。

然而,公司的业绩并不出色。2020年,恒信东方营业收入下滑至3.36亿元,同比降幅为40.02%,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13亿元、4.8亿元。

2021年,公司业绩依然没有惊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归属净利润为-5.1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5.42亿元。

没有业绩的支撑,叠加元宇宙概念熄火,恒信东方去年底的涨幅在今年全部“回吐”,年初至今跌幅超过62%。

但公司的“烦恼”不止于此。2022年前三季度,恒信东方实现营收为2.06亿元,同比减少47.3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减少645.36%。根据9月底的公告,公司实控人孟宪民累计9616.17万股被冻结,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

金力泰上演“宫斗剧”

从事涂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金力泰,曾是国内的汽车涂料龙头,近年来业绩疲软引发投资者担忧。

10月27日,公司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24.6%;实现归母净利润-8463万元,上年同期为-5916.1万元,亏损幅度扩大。

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金力泰自2011年上市之后从未有过亏损记录。但在2021年,公司首次亏损1.11亿元。

在回复年报问询函时,金力泰表示,2021年公司阴极电泳漆、面漆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变动较小,但其平均成本单价较上年同期显著上升,是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导致了报告期出现大幅亏损。

除了突然业绩“大变脸”,金力泰还存在高层内斗、增持爽约等一系列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近一年来,金力泰存在多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辞职情形。今年3月24日,公司两名董事在辞职信中表示,其任职期间,因相关工作受到干扰,导致无法正常履行相关职责。此前,公司监事会主席王薇的辞职公告中也提出相似的理由。

在一些熟悉金力泰情况的人士看来,这是创始人吴国政重出江湖“清洗”原管理层的结果。王薇提供的书面材料称,吴国政多次逼迫其辞去金力泰监事职务。

而吴国政表示,上市公司股东海南自贸区大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大禾实业”)的股东刘少林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奉贤公安局刑事拘留。因此,“提议罢免刘少林推荐的王薇、王澜、刘金梅,是保护公司利益、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决定。”

吴国政与刘少林一方的瓜葛,源自2018年的一起股权转让。2018年1月份,宁夏华锦(后于2020年8月更名为“海南大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大禾”)与吴国政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者耗资10.94亿元成为金力泰的第一大股东,同时吴国政还将4.54%表决权委托给宁夏华锦行使。

2019年11月12日,宁夏华锦彼时唯一股东华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锦资产”)与大禾实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转让其持有的宁夏华锦100%股权。其中转让价约5.07亿元,相当于入主金力泰不到两年时间,宁夏华锦就被对折“贱卖”。

直到今年11月25日,金力泰的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这一低价转让之谜才被揭开。公告披露,为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维持华锦资产对金力泰公司股权及控制关系,由刘少林、刘小龙代华锦资产持有大禾实业100%的股权,进而形成大禾实业代替华锦资产持有海南大禾公司100%股权的情形。

换句话说,2019年11月的股权转让只是假象,金力泰的大股东一直都是华锦资产。

由于代持的存在,这也解释了为何华锦资产在后来的《民事起诉状》中称,大禾实业并未实际支付任何股权转让价款,华锦资产亦未实际收取任何股权转让价款。

随着代持真相浮出水面,华锦资产与代持方的矛盾也公开,前者开始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实际权益。

11月11日,据金力泰公告,近日华锦资产一纸诉状将大禾实业,以及第三人刘少林(大禾实业、海南大禾实控人)、刘小龙诉诸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华锦资产为海南大禾持股100%股东、大禾实业将其所持海南大禾100%股权转至华锦资产名下,以及海南大禾继续履行股份代持约定,未经同意不得处置金力泰股票和表决权等。

山东赫达业绩增速下滑拖累股价

山东赫达的主营业务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下游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和植物胶囊。其中,公司纤维素醚产品以HPMC、HEMC为主。

2019年开始,山东赫达股价进入上升期,至2021年12月13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8倍。

在此期间,公司利润增幅也非常可观。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52亿元和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14.72%、60.02%、30.65%。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速降至10.55%,其中第三季度利润增速甚至同比下滑11.38%。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75%,同比减少1.76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3.56%,同比减少2.0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22.96%,同比减少0.66个百分点。

国海证券研报认为,公司产品植物胶囊Q3受主要销售地区美国通胀影响,叠加海外竞争对手Capsugel和ACG今年有新增产能,公司植物胶囊出口存在一定压力。

受多种因素影响,山东赫达股价年初至今下跌60.91%。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