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10年一次?上一次是2008年
今天,与大家聊一部和赚钱相关的电影。只不过要想赚到这笔钱,是要以楼市大跌,经济崩盘为前提。
大空头,对于金融科班出身的小伙伴,这部电影一定不陌生。
它的成功不仅是拿下一个奥斯卡那么简单。很多教授也会在课堂上推荐学生去看这部电影。
它是一部纪录片,也是一部很不错的金融教育片。
1
电影以4个做空美国房市的人物作为主线,讲述了08年金融危机来临前后,人们是如何从极度贪婪、膨胀,渐渐转向绝望的。
08年金融危机,即次贷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次级贷款引发的危机。
小巫:次级贷款作为垃圾贷款,究竟谁会给这些人借钱?
如果一个人跑过来说,我要借钱,但我没工作没担保。你会借么?当然不会。
银行家也不是傻子,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个现象到处都是。他们也不是疯了,借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拿着那笔钱去买房了,用买来的房做了抵押。
当时夸张到什么程度,所有人都相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电影主人公马克在询问一位房地产经纪人的时候,得知有一种“忍者贷款”,就是专门放给那些没有任何偿债能力的人,但他们并不怕。
即使他们没钱了,在他们还贷的这段时间里,房价的上涨早已足够他们再向银行贷一笔钱,去偿还旧债,甚至是再付一套房的首付(首付比例可以低到5%甚至是0%)。
就这样,当房价的涨幅无法支撑高额的贷款利息支出时,那些次级贷款就会违约,而这一系列的违约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全世界陷入金融危机。
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主逻辑。
电影中间还涉及了当时运用CDO的形式,加大了次贷的杠杆即放大了泡沫。
评级机构为了竞争给予垃圾债券AAA级的恶劣行为,推动了次级债的流通,并将这种风险转嫁给了一般投资者。
采用浮动利率的协议,在加息情况下加速了泡沫破灭。
能捅出这么大的娄子,自然离不开这些催化剂。
2
小巫:为什么房价都跌成那样了,电影中的基金管理者却能赚到钱?我只知道股票涨时就赚,跌时就亏,还没听过跌了还能赚的。
事实上,美国当时根本就没有人觉得房地产会崩。所以市场上也根本不存在做空房地产市场的工具。怎么办呢?主角迈克尔·巴里就跑去向银行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小巫:什么是信用违约互换?东西可以换我能懂,但信用又是如何交换呢?
简单来看,可以把它比作一种保险。我们买保险是作为一种重大灾难的补偿,比如我们每年交100、200的保费,如果出事了,保险会给予我们赔偿,往往这个金额上限是你保费的好几倍。
同样的道理,巴里和银行的大佬说,我赌房地产债券要崩盘,如果没有崩盘,我每年缴纳上千万的保费;一旦达到了崩盘的条件,那你就要赔偿我数十亿的金额。
银行的那些人会拒绝这样的合约么?巴里来谈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都是强忍着内心的喜悦,因为在他们看来,巴里就是来送钱的!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赌局。
最终房地产市场崩了,这些做空的基金管理人都可以得到丰厚的超额收益。
原本赚了大钱,应该是四处庆祝,开启花天酒地的模式。但影片的结尾并没有看到这些赢家的笑容。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要求银行赔偿,就会迫使银行面临更难的局面,甚至破产,这样只会让经济更糟,让更多的人因为失业死去。
小巫:我听说现在房地产风险很大,是不是也可以学几位大神操作赚一笔?
任同学:???你那点小钱,连找别人谈合约的资格都没有....电影里的场景看看就好了
3
影片中有很多小细节和场景的描述。可以见得,在危机爆发前整个社会是有多么的膨胀。
马克·鲍恩在深入市场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些人可以狗的名义去申请贷款,而将买下的房子租给其他人甚至是完全闲置。
一位脱衣女郎名下有5套房产,但每套房产的首付比例均不超过5%,而她在申请贷款时,上报的职业却是“治疗师”。
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工作人员,在会见客户时带着眼罩,就如同一个瞎子。而当被问及为何要给次级贷款3A级评级的时候,她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就找隔壁的穆迪。”
这样的场景,在影片中屡见不鲜。这似乎反应了金融圈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当人们眼里只有钱,而忽视了风险的时候,那危机也就不远了。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的,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有不少学者对周期做过研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差不多是10年爆发一次。今年正好离08年已经过去10年,而每次金融危机往往始于美联储加息,目前美国正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开启加息周期。
金融危机是否会爆发?会在哪里爆发?会在哪个时点爆发,能预测么?
恐怕很难吧。影片中这样的天才虽均为真实人物,但出现在平常人身边的概率几乎为0,很多人即使预测对了,也很难坚持到胜利来临前,毕竟这是在与全球金融市场做对。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最近任同学和小巫经常出没于一家撸猫馆不能自拔,等有时间了和大家聊聊关于撸猫的那些事
喜欢任同学和小巫的朋友,赶紧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任同学的电影巫,和我们一起看电影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