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私募基金对比分析:美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领先中国7倍(美国私募股权)
原标题:中美私募基金对比分析:美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领先中国7倍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2017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2997家,资产管理规模12.54万亿美元(折合85.63万亿人民币)。放眼国内私募,高下立现。截至2018年6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私募数量领先美国私募近8倍,而美国私募管理规模领先中国私募近7倍。
在私募巨头方面,中美对比也是相形见绌,截至2013年6月底,KKR集团管理的总资产83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总值为4496亿美元。而中国私募在截至6月底,管理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私募共224家。未来中国能否诞生类似美国一样的私募巨头?为此私募调查了国内多数私募机构,62.35%私募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与不断发展,大众对私募的接受度会更高,从而也会产生类似美国的私募巨头。37.65%私募则认为在当前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中国较难产生与美国相同量级的私募巨头。
就为什么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远超美国,管理规模却远远低于美国,以及未来中国能否产生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私募排排网还采访了盛世资产投资总监刘晓俊、泓铭资本首席策略师李志勇、厚石天总经理成侯延军、千波资产研究员黄佳、北京海林投资执行合伙人尹佳音、雷根基金。
美国私募,究竟“美”在哪里?
从时间来上看,美国证券行业从萌芽到至今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反观中国证券行业,起步到如今仍旧不满30年,而私募基金则更是新生事物。
美国私募基金形式丰富,包括对冲基金、流动性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资产证券化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合格对冲基金,而根据中基协的划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
两国私募在规模与数量上的对比则更为突出,简单来说就是
美国量小个大,中国量多个小,
具体来看: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私募基金最多的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占48.72%,其次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35.05%,创新投资基金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则占比约为16.23%。从规模上来看,中国私募基金中的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以57.14%领先于证券投资基金的20.16%。
从数量上来看,美国私募基金最多的是私募股权基金,共有11460只,占比38.16%,其次是对冲基金,共有9007只,占比29.99%。从规模上来说,中国私募基金中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到7.27万亿美元,占比57.97%。
避税港在美国私募基金注册地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中国私募不同,美国私募基金主要注册地在美国本土,这一占比几近过半,剩余则分布在开曼、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著名的避税港。
中国私募,后起新秀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远超美国,管理规模却远远低于美国。究其原因,盛世资产投资总监刘晓俊介绍,美国私募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时间远远长过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中间也出现过大量的爆发,但是只有做得好的活下来,最后变成头部的规模都比较大,伴随着数量减小。同时美国本来就是做全球市场,中国私募基金只做中国市场,本身市场容量不一样,所以总规模也会大于中国很多。
泓铭资本首席策略师李志勇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阶段不同,造成了美国的私募基金数量少但每个基金平均管理规模远大于中国。具体来看,美国的证券市场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并且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金融资产在全球领先,并且居民早就形成了将金融资产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的理念。
相反,中国的证券市场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阳光私募基金才约10年的历史,还是个新鲜事物;中国市场机构投资者仍不够强大,金融产品种类贫乏,市场体系封闭,这都制约了中国私募基金业的发展。就是说,在现阶段,中国的基金管理人仍处于较野蛮生长的早期阶段,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大浪淘沙。
厚石天总经理成侯延军指出,中国私募管理人远超美国这是一个过程,还不是结果。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刚发展几年时间,在我国资本管制相对严格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公司注册放开后大家一窝蜂涌入属于正常现象,这两年私募行业在持续洗牌,资金向头部私募集中趋势明显,中小私募要么有特色要么有能力,否则都在持续淘汰行列。
目前中国私募管理规模远低于美国也是正常现象。
第一,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是洗牌阶段。第二,私募门槛很高,还需要时间让国人理解认同。第三,国人的投资理念还停留在固定收益阶段,投资者教育也需要持续加强。第四,我国私募投资范围偏窄,资金出海困难,无法全球配置,所以和华尔街吸纳全球资金没法比。
千波资产研究员黄佳认为造成中美私募基金行业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私募基金经理人的基金业务是多元化的,私募基金的类型也更加丰富,产品能够满足投资者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养老金是美国私募基金最大的投资人,约占25%以上,而我国私募基金的最大投资人是个人投资者。另外需要说明的就是,我国目前已登记的2390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一大部分管理的资产规模为零。
北京海林投资执行合伙人尹佳音认为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远超美国,而管理规模却远小低于美国,主要有三几方面原因:
第一、信任关系。
在中国比较典型的东方国家,不少私募管理人都与LP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言之,很多时候,出资人有投资意愿后,可能会选定相熟的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人士作为GP,主要考量就是彼此之间更加信任。
第二、高净值人群比较分散。
在欧美等成熟社会,高净值人群及其家族可能集中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城市,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净值人群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且随着创业者的增加还在不断涌现,这也决定了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数量上更加多元化。
第三、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远不成熟。
欧美私募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使是现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也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渐流传到我国。但国内直到2007年6月《合伙企业法》、2014年7月证监会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实施后,国内私募基金行业才慢慢走上正轨。
尹佳音介绍,由于整个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历史积淀与良好品牌声誉的私募基金非常有限,LP在选择GP时就会存在顾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国内私募基金的规模。
一直以来,美国的互联网与金融等诸多领域,以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探索、新科技,引领着世界的潮流。而学习美国,借鉴其先进的理念与方式,成为一门“必修课”。美国出推特,我们有了微博;美国出lending club,我们有了人人贷、网金社等一众网贷平台。细分到私募领域,MOM、FOF等模式,也都“引进”自美国。
2015年10月16日,美国证监会发布了首份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美国私募基金统计报告(2014)》,全面反映了美国私募基金行业2013年一季度到2014年四季度的数据信息,也让我们有了管中窥豹的机会。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详实的数据,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私募行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从总体数据上看,截止2014年底,在美国证监会登记的私募管理人2694家,管理基金24725只,管理总资产9.96万亿美元,净资产6.71万亿美元。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0月末,备案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1821家,管理基金20853只,管理资产4.9万亿人民币(约7700亿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规模远超我国,管理的资金总规模是我国的10倍以上。而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2/3,因此中国的私募规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由于中国实行全口径备案, 15709家(占72%)未发产品的私募也包括在内,而美国SEC对符合一定条件的VC基金和管理资产在1.5亿美元以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豁免登记,因此中国的数据被放大,美国的数据被放小。
从平均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单只基金规模和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与美国都有较大差距,管理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大型私募机构数量也远落后于美国,由此可见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从私募基金类型上看,美国私募基金数量最多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共有8635只,占比约35%,总资产为6.09万亿美元,占比61.14%;其次是股权基金,共8407只,占比34%,总资产1.89万亿美元,占比18.98%。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规模是1.9万亿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是2.55亿,股权基金才是中国私募行业的老大。
美国对冲基金的规模是中国的11倍以上,差距十分悬殊。美国对冲基金主要投资衍生品,并从事高频交易,对冲基金投资衍生品名义规模平均是对冲基金自身净资产的5倍左右,因此对冲基金投资的衍生品的名义规模可以达到14万亿美元。
美国前十大对冲基金管理人的资产净值占整个私募基金行业20.8%,风险敞口占整个私募行业的41.9%,平均每家对冲基金管理净资产达到1400亿美元,管理的总资金规模平均可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不过几百亿人民币,可见美国私募基金行业集中度高。
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是一种超越投行和共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级金融业态,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
目前国内数量庞大且低集中度的私募基金行业,未来可能会经过行业洗牌淘汰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最后留下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私募机构,行业集中度提升。
三、私募股权基金
股权投资基金是国内私募基金规模最大的类型,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是证券投资基金的1.33倍,而且国内股权投资基金的平均规模也大于证券投资基金。
四、投资者类型
从美国私募基金收益所有权结构可以看出,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的最大投资人,州或市政养老金占比12.8%,养老金计划占比12.5%,合计占比25.3%,而私募基金本身(包括FOF、基金管理人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而FOF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
因此,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最大的投资人。个人投资者只占13.9%。未来随着我国养老金对私募基金的逐步放开,养老金也会成为我国私募基金重要的投资者。
美国的私募基金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中国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虽然法定条件高于美国,但是投资者结构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私募基金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渠道销售,导致私募基金的持有人高度分散,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五、形式和业务多元化
美国私募基金的业务和形式呈现多元化,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化资产基金、房地产基金、流动性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其他私募基金等。
中国的私募基金主要分为四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形式和再国内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私募基金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创新。
六、注册地和投资地
美国私募基金的注册地和投资地呈现全球分布,私募基金的注册地主要分布在美国、开曼群岛、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地。其中开曼、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地是著名的避税港,美国私募基金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美国私募基金的风险敞口也是全球分布,体现美国私募基金全球化投资的特点。
中国的私募基金基本都在国内注册,只有5家在香港注册,不过近年来国内私募机构的境外投资在逐渐增多。
美国是私募基金行业和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的发端地,私募基金发展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私募基金行业需要加快发展步伐。发展私募基金,要放开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庞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私募基金,促进FOF等机构的壮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私募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投资范围将更加丰富,全球化将使大势所趋。作为全球第二大以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必将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中国与美国私募基金数据比较两点重要说明:
一、中美两国的监管口径不同导致数据不能完全反映行业的真实全貌
中国实行全口径备案,所有的私募基金和基金管理人都需要向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和备案。可以说,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更能反映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全貌。但是数据业存在一定水分和误差。原因在于到基金业协会登记是个增信的过程,所以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争相到基金业协会登记,但其实并没有管理过一支私募基金。
截止2015年10月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218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有大约15000家管理资产规模为零,约占70%。
美国SEC对符合一定条件的VC基金和管理资产在1.5亿美元以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豁免登记,所以在SEC公布《美国私募基金统计报告》中,大量的VC基金和VC基金管理人以及管理规模小于1.5亿美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并没有包含其中。
监管口径不同导致中国私募行业数据被放大,美国私募行业行业被放小。“一大一小”这一点大家在研究中美数据时一定要注意。
二、中美监管部门发布数据时间不同导致不便于对数据进行同时间同步进行比较
这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美国SEC。SEC在数据发布方面显得比较懒惰啊。《美国私募基金统计报告2014》的数据截止于2014年12月31日,SEC竟然于2015年10月16日才对外发布;相反,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每个月都在更新,十分及时。理想的情况是SEC能够在年初就公布上一年的统计报告,这样就可以与中国基金业协议的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同步比较。希望大家给SEC写信,督促他们效率高点。
由于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去年才开始,截止到2014年年底登记和备案正在大规模进行当中,故2014年年底的数据不能反映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情况。而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大部分的登记工作已经完成。所以本文将SEC发布的2014年12月底数据与中国基金业协会2015年10月底的数据进行比较。
关键发现
1.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中国10倍
截止2014年12月底,美国私募基金行业净资产规模为67080亿美元。根据SEC的标准,私募基金净资产是基金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公允价值 出资人尚未出资部分(uncalledcapital)。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规模为4.89万亿,相当于7700亿美元。虽然中国和美国关于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数据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前文提到的“一大一小原则”和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美国私募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在中国10倍以上。
2.美国单支私募基金规模平均为中国的7倍
中国单只私募基金的规模为2.35亿人民币(相当于0.37亿美元)。美国单只基金的规模为17.15亿人民币(相当于2.7亿美元),相对于中国的7倍左右。
3.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仅为美国同行的二十分之一
在中国全部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中,扣除15968家资产管理为零的机构,剩余5982家。这5982家机构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8.17亿人民币(1.29亿美元)。而美国同行的平均管理净资产规模为158.12亿人民币(24.9亿美元)。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中国的20倍。
4.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为85家,而美国为734家
美国管理PE基金资产超过20亿美元的209家,而管理对冲基金资产超过15亿美元的为525家。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民币PE基金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机构为37家,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超过50亿人民币的机构为51家。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规模与美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5.中国单支对冲基金的规模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
中国单只对冲基金的规模为1.53亿人民币(0.24亿美元),美国单只对冲基金规模为25亿人民币(3.94亿美元)。相比美国对冲基金,中国单只对冲基金的平均规模要小很多。
6.美国PE基金平均规模为中国的3倍
中国的PE基金平均规模相对中国的对冲基金规模要大很多,平均为4亿人民币(0.63亿美元),而美国PE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3.2亿人民币(2.1亿美元)。
7.美国对冲基金规模是,美国PE基金的2倍,而中国PE基金规模是中国对冲基金的1.34倍
美国对冲基金是私募行业的老大,占全部私募基金资金规模的51%,是PE基金总规模的2倍;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的PE基金管理总规模为中国对冲基金的1.34倍,是中国私募行业的老大。
8.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私募基金业务呈现多元化
如果把SEC公布的各类别私募基金管理人单独统计汇总,例如把对冲基金、PE基金等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在一起为3651家。这比SEC最终确认的2694家少了将近1000家。显然这1000家是包含在2694家之内的,这表明许多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私募业务呈现多元化,同时管理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以黑石为例,它不但管理PE基金,还管理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等私募基金。
9.相比中国私募基金,美国私募基金形式更加丰富
美国私募基金的类型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对冲基金、PE基金、VC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资产证券化基金、流动性基金等。这些私募基金形式在中国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创新。
10.避税港在美国私募基金注册地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体来看,美国私募基金的注册地(按照净资产计算),一半在美国本土(49.7%),一半在开曼、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著名的避税港。这充分体现了私募基金利用避税港进行运作的特点。
11.相比美国PE基金,美国对冲基金注册地更青睐避税港
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更青睐开曼群岛(55.4%),超过美国本土(31.5%)。
而管理资产20亿美元以上的PE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更青睐美国本土(63.3),开曼群岛占到30.7%,英国占2.3%。
12.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部所在地集中在美国本土,其次为英国
美国89.9%(按照净资产计算)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总部位于美国,其次为英国占到6.5%。
管理资产20亿美元以上的PE基金管理人的总部所在地更加聚集在美国,占97.8%(按净资产计算)。
13.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份额持有者
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收益所有人,占25.3%,全部持有份额达到16970亿美元。而私募基金本身(包括FOF、基金管理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持有份额达到13550亿美元。而FOF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看来,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最大的基石投资人。
总体来说,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
机构投资者在PE基金中的持有份额更加集中,其中养老金占33.4%,私募基金(FOF为主)占21.8%。个人投资者仅占8.8%。
14.大型对冲基金管理人[1]管理的对冲基金风险敞口集中在北美地区
大型对冲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对冲基金在北美地区的风险敞口为39540亿美元,在欧洲经济体为11290亿美元,在亚洲为6120亿美元。在其他地区的风险敞口比较小。从国别来看,在中国(包括香港)的风险敞口为1420亿美元,占在亚洲的总风险敞口的23.2%。
15.美国PE基金控制的投资组合公司[2]总资产价值近七成集中在美国
PE基金控制的投资组合公司总资产价值在美国为43000亿美元,占67.1%;在中国(包括香港)受控投资组合公司的总资产价值为1860亿美元,仅占2.9%。
启示与展望
1.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方兴未艾,未来5年处于黄金发展期
2014年,美国GDP为161970亿美元,中国GDP为103850亿美元。美国GDP为中国的1.56倍。而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竟超过中国10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还相当大。
未来5年,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产全球化配置、创新创业等都离不开私募基金的支持与参与。目前,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规模仅为4.89万亿人民币。未来5年,将是中国私募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过去5年的发展速度估算,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在2020年有望超过15万亿人民币。
2.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多元化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是必然的趋势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纷纷开展多元化的业务策略,不断丰富私募产品。有能力的PE机构纷纷开展对冲、债券、资产证券化、FOF等私募业务,而对冲基金也在VC、PE方面积极拓展,协同发展。提供综合的另类资产解决方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大做强的核心策略。另外,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建立网络,通过本土化团队,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寻找投资机会,更好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在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方面未雨绸缪,加快布局,以应对未来来自海外的竞争,以及到海外去竞争。
3.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美国私募行业的基石,中国相比劣势明显
前文数据提到: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美国养老基金于上世纪70年代允许配置私募基金。
可以说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行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基石。通过这些机构投资者在VC、PE、房地产、对冲等基金的长期、连续的配置,有效促进了美国的创新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提升和价值发现。也为养老基金提高收益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中国合格机构投资者缺乏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这将严重束缚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没有长期的有耐心的合格投资者,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难免大起大落,难免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
除了全国社保基金,中国的养老基金先天不足。目前来看这是与美国生态最大的差距。中国的养老金还无法在私募基金配置方面担当重任,哪天能够雄起,没有人知道。但目前行业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国家在政策上面做好设计,为未来养老基金和企业年金投入私募基金做好政策准备。
保险公司虽然在政策上允许配置私募基金,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保险公司在私募基金中的配置仅占3.9%,无法担当大任。况且,中国的主要保险公司自身投资能力就比较强,配置私募基金需求不是十分强烈。
未来五年,即使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到10万亿人民币规模,每年新增的资金配置就需要1万亿人民币。这1万亿资金从哪里来,恐怕还主要以上市公司和高净值个人为主。虽然不够理想,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情况和特色。股权众筹创新在部分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投资者找到股权投资的通道。其实,这样做对投资者风险更大。还不如通过创新的政策和创新的渠道推动高净值个人通过配置VC/PE基金进入股权投资,将资金交给VC/PE专家打理,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实现多赢。
4.丰富私募基金类型,差异化竞争,创造价值,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
中国的私募基金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同质化的竞争。从全民PE,到全民VC,再到全民新三板,大多数私募机构都是在跟风操作,吃别人嚼剩的骨头。导致市场不是过冷就是过热,投资靠运气,而不是依靠自己创造的独特价值。这样的机构虽然有时运气好,但是从长远来讲,无法差异化竞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私募机构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中国私募能否诞生巨头,私募众说纷纭
至于未来中国能否产生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刘晓俊表示相信未来中国也能产生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但是前提一定是要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提高。总体可做的市场容量变大了,自然私募基金也会变大,而且当市场变得复杂多元化的时候,投资者自然也会集中去一些老牌的强劲的私募,从而产生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巨头。
泓铭资本首席策略师李志勇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和沉淀,居民投资理念的逐步理想化,行业的集中度会加大,强者恒强,不适者被淘汰,业态会向发达国家看齐。中国也一定会拥有像黑石、kkr 这样的私募资产管理巨头,因为这是私募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方向。
尹佳音认为长远来看,中国一定会出现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因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国内高净值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他们所掌控的财富越来越多。
据《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去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已达到197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65万亿,资产配置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为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一些优秀的私募基金也在积累自己的口碑,逐渐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积聚越来越多的资金,成为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佼佼者。
雷根基金表示中国当前私募基金的分散度还比较高,主要是资管行业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监管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中,投资是一个中长期时间窗口下,才能反映出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优劣,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当前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相信随着时间窗口的拉长,投资者能够更有效的观察到各家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收益后,整个私募管理行业的集中度也将上升,诞生出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
厚石天成侯延军认为,在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也很难出现像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原因有三。
第一,目前我国的私募投资范围受限,全球布局存在限制。第二,中国的投资人对私募认同还需要时间,机构投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在公有制曾经作为唯一现在也是主体的社会结构下,私募二字本身就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层表面神秘面纱实质紧箍咒的枷锁。第三,国内目前投资品种比较单一,资本市场规模和美国有差距,衍生品市场发展偏缓慢,风险对冲工具单一,这些都限制的私募巨无霸的诞生。”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千波资产研究员黄佳,黄佳也认为中国想要产生类似美国KKR、黑石这样的私募巨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美国私募基金的基石,相比之下,中国的养老基金还无法在私募基金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中国的私募基金类型相对单一,目前股权和二级市场还处于分开状态,同质化竞争激烈,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类别目前难以满足投资者全方位的配置需求。
责任编辑:王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