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我不是股神,我只是把20%的年收益率保持了60多年(沃伦·巴菲特还活着吗)
在2018年大热电影《西虹市首富》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王多鱼为了将10个亿快速亏光花完,先是买入了大量垃圾股票,然后又出高价拍下巴菲特的午餐。
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操作反而使他手中的垃圾股票大涨。
这段充满黑色幽默的剧情实际上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来的。
而巴菲特的言行之所以对股市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来自于他六十多年的投资生涯几乎每年都能保持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帮助投资人获得超过3.6万倍的回报。
巴菲特不仅本人被称为投资界的常青树,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几代投资者。
1941年,刚刚年满11岁的沃伦·巴菲特,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开始了持续一生的投资事业。
巴菲特的父亲早年穷困潦倒,直到与人合伙开起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才有了起色,成功让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受父亲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金钱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热爱。
他最爱的玩具是存钱罐,最喜欢的游戏都和数字有关,还经常收藏邮票和稀有的钱币。
当巴菲特开始识字以后,他最常出现的两个地方分别是父亲的办公室和图书馆。
这两个地方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摆满了书,尤其是与赚钱、投资、股票相关的书籍,他几乎将这些书都看了一遍。
当其他同龄的孩子热衷于玩具和游戏时,巴菲特被股票投资深深地吸引住了。
巴菲特自学了许多股票技术分析的知识,并且对于预测股票走势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几年后,17岁的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后又改学经济学。
这一段时间巴菲特对于所学的知识并不太满意,他认为教授们更多的是在空讲理论而不能付之行动。
直到1950年,巴菲特遇到了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也是华尔街最著名的证券分析师。
他一生着重于研究有价证券的投资分析,开创了许多重要理论,其中一条就是被巴菲特践行了一生并奉为至理的“价值投资”。
此时的格雷厄姆已经完成了《证券分析》《财务报表解读》《聪明的投资者》等重要著作。
巴菲特正是通过这些书颠覆了过去对于股票的所有看法,决心拜格雷厄姆为师。
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选修了格雷厄姆的课程。
几年后,巴菲特以证券分析师的身份加入了格雷厄姆创办的投资公司。
也是在这里,巴菲特重塑了自己对于股票市场和投资决策的认知。
巴菲特不再看重股票的技术分析,也不再执着于股票价格的走势预测。
他将自己的目光放得更深入,从K线的表象上移开,重新回到公司本身。
巴菲特运用从格雷厄姆处学来的知识,对公司进行深入分析,从中选出真正的优质企业并买入股票长期持有。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成立了一家有限合伙公司,并通过股份收购进行投资业务。
创立之初,巴菲特所掌握的投资金额仅有10.5万美元,全部来自于他和他的亲戚朋友们。
时间来到1965年,巴菲特手上掌管的资金已经有3700万美元,并且全资控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上市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实际上,这笔投资是失败的,这家纺织厂并没有给巴菲特带来多少纺织业务上的利润,反而占用了巴菲特大量的资金,是一个严重的累赘。
巴菲特决意对这家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渐渐地,巴菲特将它经营成了一家多元控股公司,旗下掌控诸多的子公司和业务,并通过控股来进行投资业务。
在这一时期,巴菲特认识了第三个对他影响深远的人——查理·芒格,他们是投资事业上的合伙人。
在过去,巴菲特的投资习惯是“买估值不合理的股票,等高价时卖出”,这也是他在收购纺织公司中犯错的主要原因。
后来在芒格的带动下升级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时至今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14位,流通市值近7000亿美元。
每一股的价格高达47万美元,这也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一只股票。
如果一个人在1965年时买入这家公司1万美元的股票,那么现在将拥有3.65亿美元的财富。
巴菲特个人更是长期雄踞福布斯富豪榜前几位,是世界前十大富豪中唯一一个只靠投资就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人。
但巴菲特只喜欢赚钱,并不喜欢花钱。他始终住在六十多年前花三万多美金买下的老房子里,日常开着一辆普通的汽车出行。
在外人看来,巴菲特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显得有些吝啬,但他却在慈善事业上显得格外慷慨。
2006年,巴菲特一次性将个人财富中的375亿美元捐赠给五家慈善组织。
其中就有300亿美元捐赠给了好友比尔·盖茨发起的基金会。
除了这一笔史上最大的捐款之外,巴菲特还经常向不同的慈善组织捐款,每次动辄几十亿美元。
2000年起,巴菲特将每年一次与自己共进午餐的机会对外进行拍卖。
成功拍到的人将有面对面向他请教的机会,而这笔钱也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
股神的光环让人们对巴菲特的午餐趋之若鹜,拍卖成交价连年升高。
但并不是每一个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人都想要向巴菲特请教投资经验。
2008年,被称为“中国私募教父”的赵丹阳花210万美元拍下了当年的慈善午餐。
在饭桌上,赵丹阳巧妙地询问巴菲特对几家中国上市公司的看法,并在饭后大肆宣传巴菲特看好这几家公司,使得股价飙升。
而赵丹阳早就重仓了这些公司的股票,不仅将吃饭的钱尽数赚了回来,更是一下子赚了好几亿。
巴菲特事后明白自己被人利用,于是增加了一条规矩:饭桌上不能谈论股票。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019年,靠炒作虚拟货币起家的孙宇晨以456万美元价格拍下巴菲特的午餐。
随后,孙宇晨多次以“身体不适”等理由反复延迟这顿午餐,甚至一度取消,直到2020年才终于履约。
而孙宇晨也靠着这一事件的热度操纵虚拟货币价格,赚得盆满钵满。
2022年,最后一场巴菲特午餐以1900万美元成交,以后将不再举办这一活动。
许多人对此颇感惋惜,因为失去了一个当面聆听智者教诲的路径,但这些人显然将巴菲特过度神话了。
事实上,巴菲特并不是投资领域里最厉害的人。
前面提到过,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格雷厄姆,一个是查理·芒格。
前者留下了诸多永恒的学术成果与重要著作,成为全世界所有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
而后者改变了巴菲特的投资方向,让他避免了诸多错误。
这两个人也许没有巴菲特那样多的财富,却拥有更加高深的智慧。
是他们的帮助,才让巴菲特真正成为世人眼中的股神。
当世人都把目光放在巴菲特的财富与传奇故事上面,想要复制他的成功经历时,往往会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
首先,巴菲特出生于投资家庭,并且从父母那里遗传了超乎常人的智商,从小耳濡目染,培养起了对于投资的爱好,热衷于阅读和学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其次,巴菲特得遇名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来,他又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友,与智慧超群的合作伙伴相互扶持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巴菲特的天赋与机遇,旁人是无法复制的。
所有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但很少有人想过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正如巴菲特的名言:不要做别人,要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