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财收益最大?各种投资理财怎么选?(怎样理财比较)
所以很多人认为不投资就没有风险。工资直接打入银行帐户,转为定期存款,省时省心,没有亏损的风险,还能获得利息。表面看来资金很安全,实际上真的没有风险吗?
你今天拥有10万元的现金,那么10年以后呢,这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深入讨论一下:
被通货膨胀侵蚀的财富
持有“不投资就没风险”这种想法和观念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缺乏对社会经济深刻的认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投资往往也会有较大风险。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物价不断上涨的速度远大于工资上涨的速度,衣食住行的各种开支相比过去也大幅度提升,这使得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不断贬值。
要保持当前的消费能力,你的收入水平必须能抵挡通货膨胀。否则,尽管眼前看似资金充裕,在将来很有可能不够用。这样的风险难道不值得关注吗?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每年物价上涨4%,以现在的100元为例:
5年后,实际消费能力相当于现在的81.5元;
1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66.4元;
2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44.2元;
3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29.4元;
由此可见,30年后的100元只能买到相当于现在30元能买到的东西。
换句话说,20年前的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现在可以买到多少,那么20年以后呢,又可以买到多少?因此,投资有风险,而不投资所存在的“隐性风险”也是很可怕的。
钱存到银行就安全吗?NO!
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你不能把钱只存在银行,因为储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车薪,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现金,只是典型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把钱存银行从短期来看,其风险很小甚至是没有风险。从长期来看,储蓄存款不仅收益很低,而且风险也在加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已超过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我国已逐步进入负利率时代。”对此,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537元。
那么,到底存一笔一年期定期会亏多少钱?对此,分析师算了一笔账,假设存款10万元,而全年CPI在2.3%左右,也就是以2.3%为通胀率。
按照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来计算:一年期存款利率1.75%,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1750元,根据现金价值,以2.3%的通胀率对到期本息进行折现,101750÷1.023等于99462.37。
即一年后的101750元仅相当于现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说,在银行存10万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实际上是净亏537.63元。
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这样的数字,难道还不值得你关注吗?以上不做投资所带来的“隐性风险”已经一目了然,触目惊心!所以不要再说“投资风险太大、我害怕、不敢投资!”之类的话了。
可能有人会说,身边有朋友投资亏了,所以自己也不敢做投资了。
其实, 中国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些不成熟的投资理念与习惯,是导致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要么太过于注重本金的安全性,而忽略了资金的预期收益,以至于资金的实际收益无法抵御购买力下行和通胀风险。要么太过于看重投资收益,而忽略了资金的安全性,过高地估计个人对于风险及流动性的承受能力。
“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
资产配置之所以是合理且有效的,是因为不同的投资工具,具备不同的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且不同的投资工具之间,还具备不同的相关性。
不同投资工具在各经济周期中的表现不同,如果个人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那在每一个市场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资产表现更加良好,来弥补其他资产表现不佳的情况,从而,降低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波动性,平滑投资过程中的整体风险。
同时,为了应对投资者心态的影响和自身流动性需要,资产配置的整体逻辑,能够给予个别暂时表现不好的资产以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体现它的投资价值。这样的话,假以时日,自然能取得资产的长期、稳健回报。
对于各类资产的周期性表现特征,市场已给予我们很多次教育。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2008年的债券市场行情,2009年上半年的股市行情,2009年下半年的房市行情,2010年、2011年的大宗商品行情,2012年、2013年的现金类资产行情,直到2014年、2015年的股票市场行情 ...
江山总是轮流坐,只是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期经济周期与市场周期,并在各类资产之间进行准确的时机切换。
对于一个凡人来说,只有通过资产配置,才可以在实际中把握各类市场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自信,来自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与信任,而不是迷信自己、亦或其他任何人是上帝。
总而言之,资产配置具有如下特征:
① 平滑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表现;
② 有利于取得长期回报;
③ 在过程当中能够满足流动性需求。
一般来说,资产配置达到3年以上,就能体现投资价值,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而没有做资产配置,即使是某一领域最专业的机构,也不能逃离这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定价枢纽不断与国际接轨,无风险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在不到2%的无风险利率水平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投资者唯有做好资产配置,才是投资良药。
一、为什么要做投资?
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
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此图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实现资产翻番需要多久:
根据理财投资七十二法则,我们不难算出时下主要理财渠道实现资产翻番所需时间:
1、储蓄:现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75%,本金翻一番需用时间:72÷1.75=41年。
2、股票:股市风云变幻大家已经感受过了,不同于固定收益类投资,股市是动态的,长期来看,股民中7赔2平1赚的格局永远不会变。
3、股权:未来正式进入人无股权不富的时代,股权能让你十年改变你家族财富层次。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当你做事的速度足够快,执行力足够强,你会深信: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个人都能通过各自的长处、技能、兴趣,找到一个足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去处。当你做事的速度太慢,你会抱怨:这时代,简直坏得不像话。钱都被人家赚了,红利期的好处都被先行者瓜分完毕了,风口上那只飞翔的猪永远不是自己。
你的心态日益扭曲,你原本的激情早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消失殆尽。
天呐,事实上,这些人都是被自己拖垮的。
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决心。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只要动动手,日后的所有情况都会发生改变。你不用和那些金字塔尖的牛人比,光是和那些足够成功的普通人比就够了。当你把自己和那些成功的普通人比较,你会发现,你和他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当初“动手做了”和“没动手做”的差别。你和他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是当时一个微小的执行力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容颜、普通的身材、普通的心智。谁也不比谁聪明太多,谁也不比谁机智多少,智商都是中国人的平均水平,大约105左右。二话不说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那些明日复明日的人。
现在假设,有100个人要做事。我确信,其中50个人的心态都是:“算了,有时间再说”,或者“下次!下次我一定去做这件事”。其中有30个人犹豫一阵,决定小试一下,但还没怎么开始尝试,就觉得太难太烦,于是放弃。其中有12个人推进了计划,但是由于种种阻碍的原因,停下脚步。其中有5个人,在计划之后完成了个大概,获得少许成就感,就此止步。
只有最后3个人,立马开干、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抢到了优先权,提前抓住机会,并且时时跟进。这3个人做事的速度,最终决定了一个事实。
他们,一定会跑在大部分人的前面。
在投资界,能被英女王授予爵士爵位的投资人屈指可数,约翰·邓普顿84岁高龄的时候就获得了该荣誉。还被 《福布斯》称其为“全球投资之父”和“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纽约时报》将其评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光看这一连串的荣誉,就知道他成就卓越。
他的投资履历十分传奇,当年凭着1万美金的借款,创造了220亿美元的财富。而他创立的邓普顿集团,旗下的共同基金更是成绩斐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东欧剧变、两伊危机等事件后,年化投资收益还能达到13.8%。由此他的投资理念受到世人追捧。
有人说,他是一位神学家,他依靠信仰的力量获得成功。有人说,他是一位逆向投资高手。他到底是怎么投资的?
邓普顿喜欢离群索居?
自从邓普顿远离华尔街搬到巴哈马群岛以后,它的投资事业从低谷迈上巅峰,不管是投资收益还是募资规模一年比一年好。
有意思的是,他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研究投资,他一般是在海滩上,支起一把遮阳伞,多数时间阅读和处理其他事情,只用一个小时左右,阅读从纽约寄来的过期报纸和一些关于股市的报告评论,一年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大约150小时左右。就这样,他建立关于全球的投资组合,他的投资神话在投资界已经无人不知了。
从邓普顿的案例看来,离群索居、信息延迟或数量不足,不是投资取胜的敌人,恰恰是投资获得佳绩的捷径,真正重要的还是投资体系和耐心。
投资要谦卑,要有道德标准
还有一点,邓普顿跟别人不一样,那就是谦卑。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每次重大的投资活动或投资会议之前都要祷告,他不是只要有钱赚就去投,他有一定的道德标准,他的投资标的排除酒精、烟草和赌博类等公司。
很显然,投资在邓普顿那里不仅仅具有事业成功(being a success in life )的意义,更有人生成功(a success of living )的意蕴。他的投资本身基于自己的价值准则,同时投资的利润用于慈善,支持人类精神发展的事业。
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和被后人广为纪念,不仅仅是他赚取的金钱,更主要是他一生创造的比金钱多得多的价值。
在投资世界,金钱不是唯一标准,价值标准可以更高一点,也应该选择不参与、不支持作恶的公司。
做投资的人其实很容易膨胀,短暂的几次盈利和几个投资回报很好的案例,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常人,是投资奇才甚至股神,自己感觉良好还要不断向外界展示。
加之周围友朋的吹捧,很容易就信心爆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和投资神功,开始偏离自己的投资方向,做一些风险很高的投资,直到市场给他一场狠狠的打击,他才会明白自己做错了。
在任何时候只有保持谦卑,意识到自己的有限能力、有限智慧,才可以在暗潮涌动、风险丛生的股票市场挣到一些收益,在长久的投资生涯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投资的盈亏,只可以对上帝诉说。
如果你帮人打理资金,顾客这个上帝需要你的诚实汇报。
如果你只为自己投资,投资的盈亏也只可对上帝诉说,因为投资业绩很好,你恐怕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骄傲和膨胀;如果业绩不好,你恐怕被周围的口水和轻视淹死,无法面对这种短期的挫败感,你小小的心脏没有足够的承受力。
只有面对上帝,你无法骄傲;只有面对上帝,你不会面对直接的挫败打击,也不必自卑。
投资如果有谦卑的心,你的内心会更平静,在平静的心态下,你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也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实际投资的操作中不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有个更好的投资结果。
邓普顿在投资中的谦卑,应该是他投资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
投资要远离喧嚣,独立思考
今日的科技便利,获取信息的快捷和众多,信息成为一种暴力攻击,对投资者不是福音。明智地选择信息,定期地屏蔽信息可能是对这个年代投资者的严峻考验。
有意思的是,基于科技便利,大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群(本人也未能免俗,也建过一个,此文发表后就会关闭),用于共享信息和共同研究,当然,这种群有一定的益处,每个人展示自己的专长,找到很多不错的资料,但由于人性的懒惰、贪婪和骄傲,这类群最终带来的结果是灾难。
人是懒惰的动物,总想占别人的便宜,有了群便很自然激发自己的懒惰。人是虚荣的,总想在人群中,炫耀自己的投资业绩,刷自己的存在感。人耐不住寂寞,总想往热闹的地方跑,跟随大众的狂热,这样的投资追逐往往像亮丽的烟花来得灿烂去得疯狂。
任何群都免不了那种天然的传染性,容易传染狂热,传染恐慌。投资要绝对理性,就要离群索居,沉默是金。
投资的行动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
在投资的漫长道路上,长进是缓慢而拖沓的,机缘巧合碰到一些宝贵的理念,理解起来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行动,那是更难的一个过程。
也许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天纵之才,很轻松理解了那些看起来像常识一样的观念,也据此去行动,只有行动的结果才会告诉你,你是否真正懂得那个观念。
没有行动的理解都是空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行动,背后是你基于行动的理念出了问题,可能是理念的问题,更可能是你的理解出了问题,你可能轻视了理解一个观念的难度。
投资的进步实在是越来越艰难,有时候为了探索新路,努力让自己进行艰难的思考,但未必有收获,往往是碰到难以突破的关口而停滞不前。
人性天性喜新厌旧,在投资领域总是追逐过多的标的,尤其在各类新科技浪潮的裹挟下,更是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结果自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几乎任何时候,冲进狂热人群中争抢的投资机会不如眼前捡钱的收益大。
所以,还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观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探索,那可能更会有好的投资业绩。
为什么我们这么累还这么穷?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被掏空?为什么我们只能够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赚取多一点点收入?不少人都有着这样的困惑。
本文认为靠努力赚钱能让人钦佩,但却是最低效的赚钱方式,因为任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靠出卖劳动力赚钱其实是一种暗中消耗的行为。
所以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努力的赚钱方式并不对。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这个困局呢?
比如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凌晨三点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象不到的辛酸》,引起了无数职场人的现实焦虑。
可问题就在于,靠拿命去换钱并不值得炫耀,这种做法除了能感动自己并无他用,更何况拼命和成功从来不会划等号。
不信你去问那些赚了大钱的“成功人士”,很少有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咎于能力,更多的会说自己靠的是运气。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成败,很大程度不是由我们自己个人的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决定了。
所以今天我所要谈的,并非是如何找到自己赚大钱的运气,而是当我们站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中,如何才能稳定的“赚小钱”。
比如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善于钻营的生意人,他们未必有马云、雷军、刘强东那样伟大的商业格局,但却精于计算,对钱特别敏感,所以一年下来也能赚得钵满盆满。
据我观察,这类人身上都具备一种独特的生意头脑,我们暂且将它称之为“财务思维”。
在我看来,生意人赚钱多半靠的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传递价值的事情。
换言之,他们更善于利用资金的流动性来赚钱。
好比之前我看到过一个故事,想必你也听过。
一位富豪到华尔街银行借了5000元存款,借期为两周,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富豪便用停在银行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
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
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仅15元。
这时候,银行职员发现富豪账上有几千万,问为啥还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到一个细节,富豪用自己的存量资产(劳斯莱斯汽车),省掉了几百美金的停车费,实际上就是赚了几百。
他告诉我们一个核心道理,放在手里的钱无论多少,都只是存量,并不能产生额外价值。
而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能随着时间创造出更大价值。
01
普通人把钱当“劳动成就”
生意人把钱当“生产工具”
记得很多年前,有次我去银行办理业务,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在银行的柜台前面,营业员突然跟一个大妈吵起来。
我坐在旁边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是大妈取了3000块钱,数了一遍又让营业员再存回去。
然后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还给我的钱,我先取出来看看有没有假的,再存进去才能放心!”
当她喊出这句话时,周围人全都惊呆了。
这件事情虽然听起来像个段子,但换到现实的职场中,其实80%以上的人都有这种思维。
比如我们辛苦努力工作,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发工资的那一刻。
那一天,有的人会时不时翻看自己的手机网银,欢欣雀跃的地等待工资到帐,然后再拿着到手的工资撒了欢地大吃一顿,或是去买好看的衣服。
当然,也有的人会把到手的工资,牢牢地锁定在自己的小账户里,心里盘算着等攒够了一个数目,就可以做出一个重大的购买决定。
以上这些想法,统统都是“存量思维”,因为它与金钱的最优价值完全相悖。
换言之,钱在普通人眼里是“生活资料”,而在生意人眼中是“生产资料”。
比如前面提到的开劳斯莱斯的富豪,他为了省几百块的停车费去向银行贷款,这其实在经济学上,叫做“帕累托最优”。
简单解释,帕累托最优是一种最高效的资源分配方式,也是一种共赢的理想状态。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买了辆60多万的车,之前用来上下班代步用。
后来他入职了一家国企,上下班都有班车接送。他的车闲在家里也没啥用,于是他就把这辆车借给了一个在家待业的发小儿。
周一到周五,发小儿用其当作网约车赚外快,赚的钱他们二八分。周末朋友要是有事可以随时取回来用。
这样一来,朋友将原本闲置的资产重新流动了起来,极大提升了“帕累托效率”。
所以,回过头来,我发现凡是那些善于赚钱的人,往往都懂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02
普通人视钱为“静态存量
”
生意人视钱为“动态流量”
从做金融的朋友那里,我时常听到一个词,叫“头寸”。
比如在《红顶商人》这部电视剧里,男主称钱不是钱,而是“头寸”。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对于像男主这样的商人而言,钱只不过是一项要调度的款子而已,和他的药材、生丝没有任何区别。
反之,对于很多像我一样靠技术吃饭的职场人而言,往往对金钱的认识都并不客观。
比如我之前会认为钱是靠辛苦挣来的,里面掺杂着太多劳动的付出与生活的尊严,所以把钱当成是一种汗水与泪水的结晶。
好比我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开销”,但生意人把花钱当作“头寸”。
这两者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为钱打工,后者让钱为其打工。
比如做生意的人,嘴巴里常常提到一个词:“周转率”。
好比说你若过年时候去南方,会看到很多做生意的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货如轮转”。
这四个字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大家期望自己的货像轮子一样,转得越快越好,那样赚钱就比较多。
比如你看浙江很多做小商品批发业务的人,他们的商品价格卖的极低,低到只能按毫厘来计算利润。而且他们自己常会说,“我做的这个买卖不赚钱”。
没错,多数做小商品买卖的利润率确实很低,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一天能转多少遍呢?
再进一步说,我发现很多人选创业项目的时候,都喜欢做那些表面上高大上的事情,比如房地产类、工程类。
如果你问身边做房地产的人,他们一定不会否认这个行业的利润很高,但同样他们也会有更大的苦恼,就是投入一个项目的钱好几年才能转一圈,周转率非常慢,所以现金流压力就大。
所以,一个合格的生意人,从来不会只关注收入与利润,他还会从时间的维度上关注资金的流动性。
03
普通人看钱是“数量单位”
生意人看钱是“时间单位”
普通人和生意人的金钱观,看似差在了技术层面,但其实是“思维层面”。
比如我之前打工上班,考虑最多的是性价比,即老板给我多少钱,需要我干多少活。当然,如果老板给我的超出预期,那么我也会“以命相待”。
这种想法本来没错,但如果换做一个生意人,他肯定就不能那么想。
比如我身边有几个做工程项目的朋友,表面生意上做的红红火火,但私下聊天却吐槽自己很不痛快。
进一步了解,你就会发现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很多面对大型企业的工程项目都需要垫款。
在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即“进水口快,出水口缓。”
顾名思义,强势的企业会尽量缩短上游账期,并同时故意拉长下游账期。
比如我之前做企业营销咨询,好的甲方通常只会提前付你10%~20%头款,剩下的款项会分三到四个批次,少则几个月,长达几年付清。甚至有的款项拖着拖着就不见了。
换句话说,只有放到你口袋里的钱才是有效率的,因为你可以拿他干别的事,多转几次,从而产生更多资金。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老板都会把绩效奖金、分红放到年尾发,因为这样会大大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
本质上,这也是种先服务,后付费的财务模式。
所以,讲了这么多,财务思维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用呢?
首先,未来你应该更多关注自己单位时间的收益。
因为中国人喜欢比较月薪、年薪,而西方人看的是时薪。
比如一份工作月薪3万,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而另一份工作每天只需工作四小时,每小时酬劳300元。试问你会选择哪个?
按一个月22个工作日计算,后者月赚26400,比前者少了3000多块。但你每月却多了80几个小时,可以拿来陪家人或自我提升,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其次,培养一项可以顺周期赚钱的能力。
所谓顺周期,就是今天收获明天的钱,就像到健身房你先得办会员卡。
写作、讲课、咨询、帮助别人解决头疼的问题,这些都可以预收费。因为你的能力越强势,别人才会甘心提前把钱给你,否则就会出现“账期”的问题,造成你对钱没有任何主控权。
最后,你可以尝试利用资金的流动性赚钱。
用钱生钱,最简单的入门方法就是投资理财。
很多年前我一直觉得理财是个特别难搞的事,但后来发现身边很多的年轻人,都习惯了直接把工资存到一些理财APP里,一个月赚几个盒饭钱,风险接近零,而且随存随取。
这点小收益可能很多人看不上,但我始终相信老一辈说的那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在富爸爸的人生四象限中,I象限的富人不用工作,用钱赚钱,是所有人都向往成为的样子。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成长为专业的投资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就是在经营自己的左象限时兼顾自己的右象限。
记住,你的财产性收入越高,未来的生活就会越从容。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简书号【进宝网
行】,专注理财,学习方法论与量化投资理财项目分享,想进一步反生关系看我个人简历加微信 (zhaoihua)备注吧!
备注【群聊】拉你进入群 ,让你在股市上不在孤单奋斗,一群人出谋划策、臭味相投、惺惺相惜, 群里从量化项目到技术教程精细化分享更重要是都是一群人讨论如何快速理财积累第一桶金,让我们共同实现财富自由。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有帮助就点个赞,十分感谢!
感觉文章不错可以多看我的几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