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dy008 第411页

  • 国海证券:给予沧州大化买入评级
  •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中国迎来了对外建交的又一次高潮,至1973年底,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外交关系的突破带来了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新契机。与此同时,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商品、资本、设备、技术都急于寻找出路,对与中国做生意有浓厚兴趣,这就为中国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最后国内石油生产的突破,使中国发展石油化工有了可能。1959年,中国石油产量373万吨,自给率只有40.6%;1965年,由于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功,中国石油产量达到1131万吨,完全实现了自给;到1972年,中国的石油工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油产量达到4567万吨,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可以拿出一部分原油作为生产化学纤维的原料。这就为中国引进成套化纤设备奠定了原料基础。

    1972年1月16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呈送《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提出:为了争取时间,掌握技术,加快我国化纤、化肥工业建设的步伐,求得一个较大的突破,并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拟争取在(1972年)上半年与外商签订合同,花费4亿美元,引进4套化纤技术设备和2套化肥技术装备,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争取五六年内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可以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

    一、沧州化肥厂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河北省沧州化肥厂)始建于1974年3月,沧州大化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也是国家重点化肥企业,名列全国化工百强企业,河北省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沧州大化座落在历史文化古城沧州市,距首都北京210公里,境内有京福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广铁路,黄骅大港等海陆空交通设施,并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沧州大化现有子公司个,分公司个,资产总额24亿元,员工6700人其中股份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所上市。

    T D I公司目前为中国最大的T D I生产企业之一,曾被国家石化总局誉为中国T D I工业的旗帜,企业现有年产58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3.5万吨双氧水、5万吨多孔硝铵、7万吨烧碱、600吨人造革等生产能力。沧州大化生产的铁狮牌尿素、飞狮牌T D I、沧月牌双氧水等产品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铁狮牌尿素为全国免检产品。

    建厂30多年来,沧州大化为国家化肥有机化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沧州大化抓机遇,强管理,促发展,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化肥、TDI、烧碱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创出历史新水平。2002年以来,沧州大化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经过广大职工艰苦卓绝的奋斗,摆脱了企业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进入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沧州大化按照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做实做强的总体思路,实现了沧州大化的二次创业。正在建设的有五万吨T D I项目、三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将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经得起市场风浪的新沧州大化。

    追求无止境,发展无穷期,沧州大化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成为商品市场加值,装备国内外先进,人员高素质,内外求和谐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二、辽河化肥厂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是在辽河化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辽河化肥厂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批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之一,1976年投产以来,在抓好装置达产和企业升级的同时,依托该厂建成了辽宁省最大的自筹资金项目—盘锦乙烯工程,兴办了复合肥厂、塑料制品厂、热电厂等项目,并于1994年底组建企业集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以辽河化肥厂的全部经营性资产为股本,发起成立了辽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了股票上市,收购锦西天然气化工厂,组成了一个百万吨级的化肥控股上市子公司;完成了对盘锦乙烯的整体收购并实现了债转股,拓展了聚烯烃生产经营领域,并成为省属最大化工企业。

    主要是以化学肥料和合成树脂为主业,是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国有化工企业。

    公司总部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拥有辽宁盘锦市、辽宁葫芦岛市、新疆阿克苏,三大生产基地,控股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盘锦乙烯有限公司、盘锦双兴工程塑料公司、盘锦辽河富腾热电有限公司、盘锦南方化学辽河催化剂有限公司、华锦塑料制品公司等子、分公司10余家,是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石化百强企业之一。

    公司现有总资产近百亿元,职工10332人。

    三、大庆化肥厂

    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是197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引进技术的13套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之一,1976年首家建成投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由美国成套引进、48万吨尿素装置由荷兰成套引进,拥有固定资产19.8亿元。经过2005年扩能改造,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5万吨、80万吨。现有2套主要生产装置、3套辅助生产装置,其中合成氨装置曾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407天,创国内同类装置最高记录,荣获中华之最称号。36年来,累计生产合成氨1223万吨、尿素1856万吨,上缴利税59亿元,利润指标居全国大化肥行业之首,为国家的化肥事业和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

    企业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黑龙江省3•15诚信企业、黑龙江省绿化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最具成长性企业等殊荣,被评为大庆市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昆仑牌尿素产品出厂优等品率一直保持100%,曾荣获马德里国际质量管理金杯奖、亚洲化工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质量银质奖,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四、湖北化肥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简称湖北化肥厂),始建于1974年,位于湖北省枝江市。是中国石化在湖北省内的一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国家大型农用优质化肥生产骨干企业。2012年,公司投资20亿元,新上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

    湖北化肥分公司是中国石化在湖北省内的唯一一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也是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 建厂30多年来,累计生产优质尿素1200多万吨,为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8.7亿元。

    2005年实施了天然气代油改造,2006年12月底,历经3年多时间建设的煤气化装置竣工,并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至此,完成了原料路线的调整,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公用工程配套完善,现有三台总蒸发量700吨/小时的高压煤锅炉和两台25兆瓦的发电机组,为主装置生产提供动力供应。企业现年产能力为合成氨39.6万吨,尿素56万吨。除主导产品合成氨、尿素外,还有氮气、氧气、氩气、硫磺等副产品。

    五、洞庭湖化肥厂

    1969年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向国务院报告,提出筹建为国防服务的石油化工企业,并呈报中央军委。

    ● 1969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在总后勤部呈报中央军委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即送先念、秋里两同志阅。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正式诞生,本部设在云溪(今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工程随即上马。

    ● 1974年,岳阳化肥厂成立。该化肥装置是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圈阅,当时从国外引进的十三套大化肥装置之一。

    ● 1978年更名为洞庭氮肥厂。

    ● 1979年7月1日,一次试车成功。

    ● 1982年9月,改名为湖南洞庭氮肥厂。

    ● 1983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岳阳化工总厂、湖南洞庭氮肥厂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洞庭氮肥厂,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属企业。

    ● 198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在岳阳市城陵矶、靠近洞庭氮肥厂区域建设年产5万吨己内酰胺装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决定以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为主,洞庭氮肥厂参加,组成己内酰胺工程指挥部。

    ● 1985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以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聚丙烯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5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1988年2月,经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研究,决定组建巴陵石油化工公司。

    ● 1988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湖南省委、省政府联合行文下发《关于组建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的决定》,由长岭炼油化工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和洞庭氮肥厂联合组成巴陵石油化工公司,时年10月11日,召开大会宣布巴陵石油化工公司成立。

    ● 1995年9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同意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原料工程(炼油装置)上马。

    ● 1995年,巴陵石化Z409/Z405G轻油蒸汽转化制氢催化剂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6年,巴陵石化年产1万吨SBS成套工业生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8年6月,原料工程一次开车成功。

    ● 2000年6月,巴陵石化洞庭氮肥厂和鹰山石化厂的优质资产随中国石化重组上市,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 2002年5月,原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部分与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机关实现高度融合,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分开运作。

    ● 2005年5月,巴陵石化推进一企一制改革,实行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巴陵分公司两套领导班子统一分工、统一决策、统一指挥。

    ● 巴陵石化参与研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既是当时全国连续六年空白之后涌现的第一个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岳阳市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07年10月,巴陵石化持续推进一企一制改革,稳步实施上市、非上市机关融合,对上市部分生产业务单元进行重组。

    ● 2007年11月1日,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完成土地房产变更、财务资产处置、机构设置、企业注销、营业执照变更等非上市部分的体制转换工作后,启用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名称,新体制正式运行。上市部分仍沿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名称。

    ● 2008年10月18日,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包括将7万吨/年环己酮改造到10万吨/年、15万吨/年SBS改造到20万吨/年、1万吨/年SEBS改造到2万吨/年、7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改造到10万吨/年、14万吨/年己内酰胺改造到20万吨/年;新建12万吨/年苯乙烯、6万吨/年SIS/SEBS柔性、5万吨/年环氧树脂等装置及配套完善公用工程。

    ● 2009年,巴陵石化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9年,巴陵石化年产14万吨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12月6日,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合资公司成立。

    ● 2012年5月29日,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目前,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生产规模为国内最大,掌握了以环己酮氨肟化、多级重排、磁稳定床精制为核心的绿色生产成套技术,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第3代、第4代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

  •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